鸡鸭鹅病防治网

家禽呼吸系统结构、功能特点及其发病原因

2019/12/9 19:31:31 0人评论 1841次浏览 分类:经验交流

鸡鸭鹅病防治网联合驰骋中兽医研究所共同分享:

家禽疾病的发生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由单发到混感、由典型症状到非典型症状、病原体变异由低频到高频等特点,其中呼吸系统疾病是困扰家禽健康养殖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疾病之一。

家禽生产越来越规模化、集约化,相对其他常规饲养动物个体较小,代谢能量消耗快,个体患病时由于排泄废物、呼吸飞沫、羽毛或走动等途径都会加速疾病传播至全群,治疗难度大,而临床中往往不是一种病原体作用的结果,因此有必要针对家禽呼吸系统进行简单分类解析,特别是针对冬春季节防控方案进行探讨。

家禽呼吸系统结构及功能特点

家禽呼吸系统从鼻孔一直连通到气囊,并与半中空结构的骨骼相通,属于典型的鸟纲类生理结构,从生物进化角度而言,有利于减轻体重,适合飞翔。

家禽没有发育完全的横膈肌,不能有效地将胸腔和腹腔的脏器官代谢活动阻隔开,易导致呼吸系统与其他系统的病原体互感传播性增加,同时肺部气泡发育不完全,不能进行充分的气体交换。

而气体快速经过气囊,可谓“开放式、无屏障”防御结构,空气中的粉尘颗粒、病原体微生物等不能被有效地过滤和黏附排出,因此非常容易发生气囊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局部炎症,进而蔓延至胸腹腔(比如大肠杆菌引起的败血症、腹膜炎等)。

家禽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原因

病原体致病因素

1、病毒性致病因素

病毒性病原体的致病危害性跟环境中病原体种类、载毒量有很大的关系,临床案例中往往具有原发性的特点,导致呼吸道粘膜抵抗力下降,继发感染细菌性传染病。

病毒性病原体主要由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温和性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传染性鸡痘病毒等。

病毒性病原体的防控要依赖于对应疫苗免疫接种,激发机体内产生相应抗体,进而达到保护目的,此外病毒性病原体往往发病率和死淘率较高,而可甄选的针对性、缓冲治疗性药物也集中于中草药类,但耐过鸡群往往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病毒性病原体的防控应该兼顾环境卫生控制和免疫接种。

2、细菌性致病因素

引起呼吸系统发病的细菌性病原体大量定植于呼吸系统组织和器官粘膜,特别是附着在气管、支气管及气囊上,麻痹呼吸纤毛,产生大量的有害毒素,加速正常细胞的衰竭与死亡,破坏正常的气体交换和内排泄物的排出,在环境应激的干扰下越容易发生致病(俗称“条件致病”)。

以传染性鼻炎(亦称副鸡禽杆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为代表性的细菌病已经成为众多疫苗厂家纷争的市场热点,此类细菌性病原体已经上升到免疫高度进行防控。

同时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等亦有疫苗品种纷纷出世,说明细菌性疾病目前呈现治疗难、频发等特点。

一般的养殖环境属于“养鸡必得”的窘迫现状,此类细菌病往往因为养殖环境卫生控制不佳、药物使用不当等因素出现遍地猖獗状态,不再分品种差异、不再分地区分布差异,因此细菌性病原体会持续不断地造成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

除此之外,其他类细菌性病原体还有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链球菌、产气荚膜杆菌等等。

3、支原体致病因素

鸡毒支原体(MG)与鸡滑液囊支原体(MS)为主要代表的支原体(PPLO)是危害鸡呼吸系统健康的又一危害因素,其中前者主要引起鸡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俗称“慢呼”),后者主要引起鸡腿关节、胸骨发育、生殖系统等部位异常代谢障碍。

根据众多养殖企业的用药防控现状来看,MG的携带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诱病因素,易在一线生产中判症忽略和用药遗漏,造成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反复和药后反弹现象,这就是MG及混感其他病原体造成呼吸系统疾病的解决方案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鸡支原体遍布于鸡舍内外环境和鸡体内,临床中往往存在种源体内携带而造成垂直传播至子代的现状,因为种源没有很好的控制体内携带量(亦称“种源净化”),在“倒金字塔”式的繁育体系中被逐代放大携带量(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商品代),最终导致所繁后代基本处于“带菌”状态出场,为后续的生产养殖埋下隐患。

子代鸡苗的早期往往处于带菌而不发病状态,如果没有专业性病原体分离与鉴定一般不容易早期发现,因此雏鸡的早期适度开口用药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环境条件及管理因素

空气粉尘颗粒、局部小环境的异味气体(比如氨气、二氧化硫等)等都会刺激呼吸系统粘膜,导致粘液稳态失衡,加速抗体消耗,呼吸纤毛结构破坏和功能失调,有害致病菌、病毒在粘膜表层定植、繁殖,进一步破坏呼吸系统内在结构,引发不同程度的炎症出现。

传统的养殖设备条件一般很难兼顾舍内空气质量与通风操作的协调性,尤其是现代化设备投入不足的养殖环境中越发窘态,导致鸡的生长发育其实一直处于不同不利条件的应激干扰下,在冬春季节非常容易因保温不善、通风不足、通风过度等操作造成鸡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生物疫苗因素

活疫苗毒株(或菌株)的种类、毒性强度及含量、活疫苗毒株的毒性返强性、灭活疫苗的佐剂选择、甲醛残留量、疫苗免疫部位、多种疫苗组合类型、免疫注射操作规范性等等都会影响鸡体的健康程度,特别是防控呼吸系统疾病的任何一个免疫环节,如若不当都会加重刺激呼吸系统,甚至导致疾病发生。

比如过早免疫毒株毒性较强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非但不会提早预防控病,反而会诱发早期气囊炎,增加育雏阶段的死淘率;比如传染性鼻炎疫苗(或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属于免疫副反应较重的疫苗之一,临床中易在免疫后的一段时间出现类似呼吸系统疾病,此为免疫后的危险期,需要格外关注免疫后状态和环境应激控制。

如若有潜在条件致病菌、以往呼吸系统疾病的“陈年旧伤”,那么养殖后期会反复不断地出现精神沉郁、呼吸咳嗽、呼吸声音异常、采食量异常(往往下降)、排泄物异样、一定比例的死淘率等现象,因此在此类疫苗的免疫前期需要提早、合理用药控制潜在致病菌,免疫中后期需要增强机体抗应激能力,促进鸡体修复和疫苗免疫应答,快速而高效地产生保护抗体。

药物投放因素

合理地使用药物可以有效地减少游走于呼吸系统组织和器官的携菌量,影响用药控制呼吸系统疾病的因素很多,其中几个比较突出且普遍存在的需要格外注意:

1)每种药物特别是抗生素都有针对性的抗菌谱,不可药不对病。

2)杀灭或控制某种细菌的药物可以有多种选择,不可持续只用其中一种、一类,要灵活交替使用,减少细菌耐药性。

3)防御性用药跟治疗性用药同样重要,前者侧重控制携菌量,防患于未然,重点在鸡体发育的不同生长阶段、易感易发阶段合理控制,可以有效减少疾病发生造成的损失,同样也可以减少药物使用成本。

4)用药操作须遵从时间依赖性给药、浓度依赖性给药等不同方式的原理,目前大多数养殖生产往往是一日给药一次,对于时间依赖性给药的治疗效果往往大打折扣(比如β-内酰胺类药物须保证血药浓度持续在MIC以上)。

5)临床搭配用药效果往往强于单类药物使用效果,须知鸡体内不可能只有一种病原体,要充分考虑混合感染存在的必然性,比如传染性鼻炎(或类似)的防控出现靠疫苗控制不理想的现状就需要考虑辅助组合用药,磺胺药物的使用是大家熟知的,但往往忽略支原体的“帮凶作祟”,此类疏忽会造成在特殊季节传染性鼻炎易发、停药易反复的现象。

注:文章里的意见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本公司和作者本人力求文章内容准确完整,但不对因使用本文章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鸡鸭鹅病防治网为规模化养殖企业(场)提供疫病防控最佳解决方案!!!http://yangzhian880.blog.163.com/

禽病实战专家咨询:13939028068 (技术总监-魏老师 个人 微信:CC-zbs 欢迎交流)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862264327

养殖安、驰骋钙、新力爽等产品销售顾问:成龙在路上  13838248089  博客: http://lyrswcl.blog.163.com

来源:鸡鸭鹅病防治网 分享  http://www.jyebfz.com   中兽医 http://www.中兽医.com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我来说几句吧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