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鸭鹅病防治网分享:
黄曲霉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该毒素在动物体内的残留已危及到人类的健康。近几年区内有的饲料企业也出现过因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浓度超标而造成的养鸭户的雏鸭中毒死亡的事件,给饲料企业和养殖户都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也应引起饲料和家禽养殖业的高度重视。
1、黄曲霉毒素的起源,毒性1.1 起源1960 年英国发生10 万只火鸡中毒死亡事件,最后证实是由黄曲霉菌产生的代谢物引起的, 故命名该代谢产物为黄曲霉毒素(aflatoxin),1961 年英国科学工作者分离到了第一组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并对它进行了大量的描述,从而拉开了人类对黄曲霉毒素的了解、认识和研究。
1.2 毒性目前已被发现证实的黄曲霉毒素有 20 多种(如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M2、P1 等),其衍生物中以黄曲霉毒素B1 的毒性及致癌性最强。据报道:黄曲霉毒素B1 的毒性为氰化钾的10 倍,是砒霜的68 倍,其诱发肝癌的能力比二甲基亚硝胺大75 倍。动物摄入黄曲霉毒素后在肝脏分布最多,含量可为其它器官组织的5~15 倍,动物对黄曲霉毒素的敏感性因动物的种类、日龄、性别、营养状况、摄取剂量、时间长短等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最敏感的动物是雏鸭,鸡、火鸡、其它水禽类也较敏感。
2 部分动物对黄曲霉毒素的LD50(见表一)
动物 黄曲霉毒素 B1 的LD50(mg/kg 体重)雏鸭 0.24~0.36大鼠(雄,体重100g) 7.2大鼠(雌,体重100g) 17.9兔 0.30猫 0.55猪 0.62狗 1.0猴 7.8小白鼠 9.0地鼠 10.2鳟鱼 6.0我国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01 对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 也有严格规定,见表二卫生指标项目 产品名称 指标玉米花生饼(粕)、棉籽饼(粕)、菜籽饼(粕)≤50豆粕≤30仔猪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10生长肥育猪、种猪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20肉用仔鸡前期、雏鸡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10肉用仔鸡后期、生长鸡、产蛋鸡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20肉用仔鸭前期、雏鸭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10肉用仔鸭后期、生长鸭、产蛋鸭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15鹌鹑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20奶牛精料补充料≤10黄曲霉毒素B1 允许量ug/kg (ppb)肉牛精料补充料≤502、黄曲霉毒素结构理化性质黄曲霉毒素是结构类似的一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在长波紫外光照下产生蓝绿色荧光的为黄曲霉毒素B1 和B2,产生黄绿色荧光的为黄曲霉毒素G1 和G2.黄曲霉毒素B1 的相对分子量为312,难溶于水,可溶于三氯甲烷、醇类及丙酮,熔点为268~269℃,耐高温性好,在通常加热温度时破坏极少,至少在280℃以上才发生裂解,毒素在弱酸性及中性环境中很稳定,遇强酸可稍分解,遇强碱、强氧化剂能迅速分解,但又具有可逆性,在酸性条件下又可复原。
3、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毒副作用表现
3.1 急慢性毒理表现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毒性损害主要集中在肝脏,如饲料中一次微小剂量浓度则肝脏病变可以恢复,如中毒浓度大或多次重复摄入,则肝脏病变不能恢复,转为慢性病理或中毒死亡,急性中毒时,动物食欲明显减退,体重下降,雏鸭在一次采食中毒剂量的黄曲霉毒素B1 后,可出现一系列症状,如肝实质细胞坏死,胆管上皮增生(24 小时即可出现)。肝脏出血(以中毒致死时更为明显)。慢性中毒可表现为采食量下降,生长发育迟缓,饲料利用率低,体重下降、运动失调、角弓反张、黄胆等。种禽还表现为产蛋率下降等。生长速度下降是慢性黄曲霉毒素中毒最敏感的临床症状。
3.2 中毒的共性特点动物发生黄曲霉毒素中毒时,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 毒素中毒不是由曲霉菌本身引起的,因此没有传染性。
* 中毒的发生与某些饲料有关,中毒家禽都采食了相同的饲料或其中某一相同成分原料,因此中毒可表现为爆发(集约化饲养),也可表现为散发(家庭散养)。
* 发病往往有地方区域性或季节性,某一季节地区(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很适合黄曲霉菌的大量生长繁殖和产毒又有被黄曲霉菌污染的饲料。
* 使用了某一种或几种已经受到过黄曲霉菌污染并且已经产生残留有一定浓度的黄曲霉毒素的大宗原材料(如南方地区本地玉米等),这样使用该批料的用户均有可能出现家禽中毒的现象。
* 中毒家禽用药物及抗菌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明显。
* 中毒家禽往往并发维生素缺乏症,但使用维生素治疗无效或效果很不明显。
* 检测饲料或返查饲料原料可发现有明显黄曲霉菌污染,或定量测定已经有一定浓度的黄曲霉毒素。
4、黄曲霉毒素的产生、来源
4.1 毒素的产生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产生的有毒的二次代谢产物,黄曲霉菌是分布最广的菌种之一,它的生长繁殖、产毒均需一定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水分、营养源等)热带、亚热带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特别适宜毒素的产生。但并不是一有黄曲霉菌或寄生曲霉菌就马上产生毒素。
4.2 毒素来源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生长、繁殖及其在天然基质中产生黄曲霉毒素所需的相对湿度为80%左右,相当于小麦、玉米中的水分含量18%,稻谷中为16.5%,花生及其它坚果为9~10%,所需温度为12~42℃,最适宜温度25~32℃。据报道,在实验室条件下,温度25~30℃时湿的花生、大米中的黄曲霉菌在48 小时内即可产生黄曲霉毒素。刘兴阶等(1981)测定了我国17 个省粮食中分离到的黄曲霉菌株的产毒性能,共检测1660 株黄曲霉菌,其中广西产毒的黄曲霉菌株最多,检5出率为58%,华中、华南、华东地区产毒菌株多,产毒量高,东北、西北地区较少,产毒量最高的一株是从广西玉米中分离到的NO·宣546菌株,在大米培养基上产生黄曲霉毒素的量高达2000mg/kg.
5、曲霉菌的生长繁殖、传播曲霉菌的生长繁殖能力相当强,而且方式多样,主要靠形成无性和有性孢子来繁殖。无性繁殖是主要繁殖方式。曲霉菌的生长是通过菌丝体的延伸来完成的,菌丝在生长过程中常常生出无数的分枝,因而使它与营养基质的接触面增大,提高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霉菌的生长产生大量的孢子,孢子又形成菌丝体,深入基质内部。如棒曲霉的一个孢子长成的菌丝在4 天内可产生5×107个孢子,再过6 天又可增加5 倍,假如1 粒小麦受此污染,一周内可产生1.2×108个孢子。霉菌的传播主要靠孢子传播,使传播方式有风力、水力、动物、人为传播等,如20g 发霉的干草在风速为1.2m/s 时,三分钟吹散的孢子数就可达1.3×108 个。如有的养殖户在冬天使用霉变的稻草作家禽(尤其幼龄家禽)的垫料而造成禽类曲霉菌病(曲霉菌性肺炎),一些管理控制不严的孵化厂也很容易出现曲霉菌病,主要是曲霉菌属中的烟曲霉菌孢子传播、扩散而引起的。烟曲霉菌病的传播对家禽具有区域传染性。
6、不同地区原料黄曲霉菌污染状况
6.1 南方地区玉米污染状况南方地区(两广、湖南、四川等)的原料因在种植、收获、干燥、贮存过程中多处于高温高湿多雨天气(湿度多在75%以上,温度20~37℃),特别适合黄曲霉菌的生长,尤其是玉米、花生极易感染黄曲霉6菌,有很适宜的产毒环境条件及基质,这些地区的玉米种植不是规模化种植,基本都是分散小型家庭种植,种植的品种、收获干燥的条件,成品的水分、玉米质量的均匀性都有很大差别,尤其是干燥方式多采用在太阳下露天高温曝晒,很容易受到短时阵雨的淋湿,这为黄曲霉菌的快速繁殖、产毒提供了极佳条件。每年九月份区内一些企业会收购使用本地玉米,从收购的玉米抽样发现有时一批玉米中袋与袋玉米之间的水分可相差4%以上。如有的水分为12%,有的又可达16%以上。一袋玉米中有时也有干湿两种玉米。外观好,水分低,可达国标一级水平的玉米,抽样测定霉菌总数往往会达到105 个/g 以上(超过GB13078-2001 玉米禁用标准),而且80%以上是曲霉菌属。由于分散种植、干燥、收购、水分控制等不确定因素,取综合样检测很难判定整批玉米的污染水平,曾有一个企业检测本地玉米综合样中的黄曲霉毒素B1没有超标,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出现了雏鸭黄曲霉毒素中毒死亡的事件。笔者认为在家禽料中使用本地玉米存在极大的风险性,建议最好别在家禽料中使用。
6.2 南方地区花生粕、陈化大米、稻谷的污染南方地区的花生感染黄曲霉菌是比较严重的,花生粕往往带有较多的黄曲霉菌及一定浓度的黄曲霉毒素。南方地区的陈化大米、稻谷,由于受种植、收购贮存条件影响,曲霉菌也容易生长繁殖,并且会产生一定浓度的毒素,2004 年在广东地区曾出现过“陈化毒大米”事件,就是黄曲霉毒素的残留引起的。因此在家禽料中使用陈化粮也必须严格控制。
7、毒素的去除黄曲霉毒素在饲料(或原料)中一经产生,就很难去除。目前,报道的脱毒方法很多,如物理分离,高温灭活,辐照、化学方法(酸、碱、氧化剂、氨化等),微生物降解、酶解、脱毒剂、吸附剂等,有的方法确实有效果,如氨化、强氧化剂、强碱浸泡等可去除90%以上黄曲霉毒素,但在饲料生产实际操作过程中实用可操性难以达到,如适口性问题、营养价值、安全性、成本等,目前还没有一种很安全、经济、有效的脱毒处理方法
8、预防控制措施黄曲霉菌产毒的先决条件是该菌在饲料或基质上的大量繁殖,繁殖旺盛的时期一般也就是产毒较多的时期,要预防和控制黄曲霉毒素,首先要想办法尽可能抑制黄曲霉菌在饲料(原料)上的繁殖。
* 了解大宗原料收获期间当地天气变化状况,这对了解原材料受何种菌属的污染及污染水平很重要。
* 建议大宗原料供应商在原料收购、贮存时加入一定量的防霉保鲜剂,防止霉菌的大量繁殖及产毒
* 采购含水量低、新鲜程度较好的原材料进行贮存,贮存期间根据仓贮条件、环境、气候及原材料的变化等决定贮存周期。
* 根据不同动物对不同霉菌毒素的敏感度及承耐力而有针对性调整(或搭配稀释)不同产地的原材料的使用。
* 做好原材料、饲料在贮运、销售过程中的辅助防霉措施,防止霉菌的大量繁殖。
* 根据不同产地原料、不同饲料品种类型及不同霉菌污染而有针对性挑选使用好的防霉保鲜剂。
* 加强饲料生产企业的现场管理,杜绝高带菌量及高水分的原料或半成品混入成品料中。
* 动物一旦出现有黄曲霉毒素中毒的可疑似症状,应立即停喂该批被污染的饲料,更换可确定的高品质饲料,并采取相应的治疗解毒措施。
9、解决方案:
9.1.日常做好饲料的保管与检验工作,注意通风干燥,特别是在温暖多雨季节要注意防霉,防止黄曲霉毒素的生成。如仓库已被霉菌污染,要用甲醛熏蒸或过氧乙酸喷雾消毒。
9.2.鸭群发病后,立即更换掉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进行积极的对症治疗,如强心、护肝、补充维生素和加速毒素排出等。用药方案:新力爽+生命核能混合饮水,美速清+养殖安拌料,每天一次,连用5-7天。
9.3.当前种鸭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每月定期在饮水中加入新力爽+生命核能饮用5-7天(进行一次排毒、保肝),长期在饲料中添加美速清(吸附霉菌毒素的产物)。
鸡鸭鹅病防治网 为规模化养殖企业(场)提供疫病防控最佳解决方案!!!http://gallops99.blog.163.com/禽病实战专家咨询:13939028068 (技术总监-魏老师 个人 微信:CC-zbs 欢迎交流)博客:http://blog.sina.com.cn/gallopsbj
养殖安880、驰骋钙、蚊蝇一喷净等产品销售顾问:成龙在路上 13838248089 博客: http://lyrswcl.blog.163.com
来源:鸡鸭鹅病防治网 分享 http://www.jyebfz.com 中兽医 http://www.中兽医.com
发表评论共有1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