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生理反应。
2.免疫防御-是指动物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和侵袭的能力,又称抵抗感染。
3.免疫稳定-在动物新陈代谢过程中,每天产生大量的衰老死亡的细胞,免疫系统可将这些细胞清除体外,以维持集体的生理平衡;若此功能失调,就会引起自身免疫病。
4.免疫监视-机体内的细胞常因物理、化学和病毒等致癌因素的影响作用下,机体经常会出现少量肿瘤细胞;动物机体通过免疫严密监视肿瘤细胞的出现,一旦出现这些细胞,即对对这些细胞加以识别,然后清除。若此功能低下或抑制,肿瘤细胞会大量增殖,从而出现临床肿瘤。
5.免疫器官-指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结构的统称。
6.免疫细胞-是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的统称,包括淋巴性细胞(T、B、N、K细胞等)、单核吞噬细胞等以及它们的过渡型细胞和终末效应细胞。
7.淋巴细胞表指存在于淋巴细胞表面的多种膜分子,是淋巴细胞识别抗原、与其他免疫细胞面标记 相互作用以及接受微环境刺激的分子基础,也是鉴别淋巴细胞的重要依据。
8.抗原-指凡能诱导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其产生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9.免疫原性-抗原分子进入机体后能诱导免疫应答的特性,与抗原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关,更与机体的免疫应答特性相关。
10.反应原性-指抗原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反应的特性;反应原性决定于抗原分子的化学性质。
11.自身抗原-正常自身组织成分及体液组分处于免疫耐受状态,不能激发免疫应答,但如打破自身耐受,则可引起自身免疫应答;例如因外伤或手术等原因,隐蔽性自身抗原可使此种抗原进入血流时,则可引起自身免疫应答; 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或某些化学药物,可与自身组织蛋白结合,改变其分子结构而形成修饰性自身抗原。
12.抗原决定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簇 也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13.TD-Ag必须有Th参予才能激发免疫应答的抗原,大多数抗原为TD-Ag。
14.TI-Ag 不须Th参予,可单独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少数抗原为TI-Ag。
15.交叉反应:一种抗体对具有共同抗原决定簇的两种不同抗原都能结合,产生免疫反应,称为交叉反应。
16.类属抗原-在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存在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带有相同抗原决定簇的抗原称为共同抗原或交叉抗原。将存在于同一属或近缘种属的共同抗原称为类属抗原。
17.异嗜性抗在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存在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带有相同抗原决定簇的原 抗原称为共同抗原或交叉抗原。如果存在于远缘不同种属中则称为异嗜性抗原,此现象为Forssman首先发现,故称为“Forssman抗原”。
18.Forssman在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存在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带有这种相同抗原决定抗原 簇的抗原称为共同抗原或交叉抗原。如果存在于远缘不同种属中则称为异嗜性抗原,此现象为Forssman首先发现,故称为“Forssman抗原”。
19.超抗原-1989年,瑞典科学家White提出的现代免疫学名词;是指一类由细菌、病毒、寄生虫产生的对淋巴细胞有强大刺激功能的蛋白质;对T细胞的激活能力是普通抗原的2000-50000倍,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多克隆T细胞,产生很强的免疫应答;无严格抗原特异性,不受MHC限制。
20.佐剂-是指先于抗原或与抗原混合或同时注入动物体内,能非特异性增强机体对抗原 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类物质。
21.抗体-是机体在抗原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下,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后所产生的一 种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地结合,具有免疫功能.
22.独特型(Id)-为抗体可变区上的抗原特异性;不同抗体形成细胞克隆所产生的抗体的V区具有不同的抗原性,这是由可变区中成其是超变区的氨基酸组成、排列和构型所 决定的。
23.免疫调理-抗原和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后,可与巨噬细胞、NK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或 抗原-抗体-补体复合物,借助吞噬细胞表面的CR而与细胞结合;通过上述2种途径促进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捕获和吞噬清除,即称为免疫调理(前者为抗体介导的免疫调理,后者称为补体介导的免疫调理)。
24.单克隆抗体-同一克隆的细胞可合成和分泌在理化性质、分子结构、遗传标记以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都是完全相同的均一性抗体,称之为单克隆抗体。是只针对某一特定 的抗原决定簇,纯度高的抗体。
25.多克隆抗体-大多数天然抗原具有多种不同的抗原决定簇,而每一个决定簇都可刺激机体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天然抗原的多个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合成和分泌抗各种决 定簇抗体,并分泌到血清或体液中,是含多种抗体的混合物,具有不均一性,无论是对抗体的研究还是临床应用都受到很大限制。
26.细胞因子-主要由免疫细胞所分泌的能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具有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能, 参与免疫调节效应的小分子多肽或蛋白;在异常情况下也会导致病理反应。
27.白细胞介素-指在白细胞或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
28.补体-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不耐热的大 分子,是一族参予免疫效应的球蛋白。
29.干扰素-正常细胞在病毒等适宜诱生剂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其本质是 糖蛋白,因其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力故称干扰素。
30.白细胞分化抗原-是白细胞(还包括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等)在正常分化成熟不同谱系和不同阶段以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
31.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个体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通过一组基因复合体编 码的,这一基因复合体就称为“MHC”,MHC有三类重要位点。
32.ADCC-当IgG抗体与带有相应抗原的靶细胞结合后,可与有FcγR的中性粒细胞、单 核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等效应细胞结合,发挥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ADCC)。
33.T细胞的阳性选择-指由骨髓来的多功能干细胞进入胸腺后经皮质旅行至髓质进行选择、分化,其中将具有抗原反应性且能和其它细胞互相合作的细胞选择保留下来;也称为正 向选择。
34.T细胞的阴性选择-指由骨髓来的多功能干细胞进入胸腺后经皮质旅行至髓质进行选择、分化,其中将针对自身抗原的细胞去掉,避免自己打自己,产生自体免疫反应;也称为负向选择。
35.抗体类别转换-是指一个B细胞克隆在分化过程中,V基因不变,而CH基因重排;重排后编码的产物,其V区相同,而C区不同,即识别抗原的特异性相同,而抗体的类或亚类发生改变。
36.抗体亲和力成熟-在抗体产生的过程中,抗体分子的平均亲和力随着免疫应答的发生而增加,这种现象称为抗体的亲和力成熟;在免疫应答初期,可因存在大量的游离抗原分 子,因此与低亲和力受体的B细胞结合较多,故其产生的抗体分子的平均亲和力较低;当抗原再次进入时,则与带有高亲和力受体的B记忆细胞结合多于低亲和力受体细胞,因此抗体分子的平均亲和力随之增高。
37.抗原呈递细胞-是指能够捕获、加工、处理抗原,并将加工后的抗原肽提呈给免疫活性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
38.抗原提呈-抗原被提呈细胞摄取、加工后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形式呈现于提呈细胞表面,最终被免疫活性细胞识别的过程。
39.细胞免疫-广义的细胞免疫是指所有由免疫细胞发挥效应以清除异物的作用。狭义的细胞免疫是指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分化、增殖、转化为效应淋巴细胞所表现出来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40.体液免疫-抗原进入机体,激发B细胞增殖、分化、活化为浆细胞后,产生抗体;以及抗体与相应抗原接触后引起一系列反应统称为体液免疫。
41.免疫耐受-是机体对抗原刺激所表现的特异性“免疫不应答”的现象;具有特异性,只对特定的抗原不应答,对不引起耐受的抗原,仍能进行良好的免疫应答。
42.超敏反应(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受同一抗原物质再次刺激后产生的一种异常或病理性免疫反应。即机体与抗原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产生致敏淋巴细胞和(或)特异性抗体,如与再次进入的抗原结合,可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和(或)组织损害的 免疫病理反应,又称变态反应。
43.疫苗-由病原微生物、寄生虫以及其组分或代谢产物制成,接种动物后能产生自动免 疫、预防疾病的一类生物制剂均称为疫苗,主要包含细菌性菌苗、病毒性疫苗和寄生虫性虫苗。
44.类毒素-外毒素经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如适量浓度甲醛)处理后,其毒性丧失,但仍保持其抗原性,这种丧失了毒性而仍具有抗原性的外毒素,称为类毒素(或变性毒素)。
45.DNA疫苗-DNA疫苗又称核酸疫苗或基因疫苗,是编码免疫原或与免疫原相关的真核表达质粒DNA(有时也可是RNA),它可经一定途径进入动物体内,被宿主细胞摄取后转录和翻译表达出抗原蛋白,此抗原蛋白能刺激机体产生非特异性和特异性2种免疫应答反应,从而起到免疫保护作用。
46.免疫失败-畜禽经免疫后,抵抗不住相应特定疫病的流行,或者免疫效力检查不合格,均认为是免疫失败。
47.血清学反应-由于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所以在体外进行的抗原抗体试验通常采用血清进行,这些试验称为血清学试验。
48.凝集反应-是指不溶性的颗粒抗原当与相应抗体混合后,在有电解质存在时,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团块。
49.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血清蛋白质、细胞裂解液、病毒等)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电解质的参与下,经过一定时间后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现象。
50.电渗-琼脂本身带有SO42-,可以通过静电感应使溶液分子产生正电,因而在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形成一种向负极的推力,我们称之为“电渗”。
51.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是一类在固相载体上进行免疫酶染色的免疫酶标记技术。
52.荧光抗体-利用荧光色素在激发后可产生肉眼可见的荧光这一特性,将荧光色素与抗体结合,而不影响抗体球蛋白分子的免疫活性,制成一种特殊的免疫染料。
53.E花环-T淋巴细胞表面具有红细胞受体,能与异种动物的红细胞形成花环样细胞团。通常用于检测T淋巴细胞的数量、分布和功能,以判断机体的免疫状态及推测某些疾病的预后,为防治提供参考。
54.EA花环-B淋巴细胞表面具有抗体的Fc受体,能与抗体致敏的异种动物的红细胞形成花环样细胞团。通常用于检测B淋巴细胞的数量、分布和功能,以判断机体的免疫状态及推测某些疾病的预后,为防治提供参考。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