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鸭鹅病防治网联合驰骋中兽医研究所共同分享:
球虫在地球上存在的时间,比人类的历史还长,家禽、家畜都被球虫病袭扰,全球每年因其造成的损失大约是80亿美元,但直到1674年,我们才见到它的“庐山真面目”。

自1940年代末以来,抗球虫药就已用于预防球虫病。
1952年埃德加教授首次研制出了商用球虫疫苗,并成功在美国上市,从此球虫防治进入到了疫苗加特效药双重防治的新阶段。
最初主要使用化学合成抗球虫药,直到1970年代发现离子载体抗球虫药,才在控制球虫病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按原料生产方式,抗球虫药物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另一类是化学合成的抗球虫药。
化学合成类抗球虫药物,最先应用于抗球虫(磺胺喹噁啉,始于1948年)。
而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最先应用于抗球虫的是莫能霉素,始于1971年。

抗寄生虫药物在兽药中占有重要地位,至1998年以前,我国上市的兽用化学药物共147个,其中抗寄生虫药物43个,占29.2%。1987-2015年,我国批准的国内企业研发的新兽药总计294种,其中抗蠕虫药62种、抗球虫药12种。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宠物药销售额大幅上升,食品动物用药则有下降趋势,重点方向为抗寄生虫药的开发。
目前市场比较畅销的抗球虫类:阿苯达唑、阿维菌素、伊维菌素、托曲珠利、地克珠利、盐酸氨丙啉、盐酸左旋咪唑、甲硝唑、地美硝唑、吡喹酮、环丙氨嗪等。
近年来,由于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广泛出现,人们对抗球虫药的安全性以及对人、动物和环境健康的潜在影响提出了关注。许多国内外研究表明,在缺乏有效替代物的情况下,抗球虫药的使用对于优化家禽生产,从而有益于全球家禽可持续生产十分重要。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