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鸭鹅病防治网

鸭脾坏死病临床病例的诊断和成功复制

2024/7/14 21:01:25 0人评论 8644次浏览 分类:水禽疫病防治

鸡鸭鹅病防治网联合驰骋中兽医研究所共同分享:

  禽呼肠孤病毒可以感染多种家禽和野禽,比如鸡,鸭,鹅,火鸡等。鸡感染的特征是跗关节肿胀和腓肠肌损伤,而水禽感染的病原不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番鸭呼肠孤病毒主要导致肝脾大量白色坏死点,临床上以软脚为主要特征。
  而新型鸭呼肠孤病毒主要导致肝脾出血、坏死,严重可导致脾脏变硬和萎缩,两周龄以内肉鸭多发,雏鸭发病死亡率高,发病早,发病急,死亡快。鸭源呼肠孤病毒可能会直接损害免疫器官,导致免疫抑制,从而容易引起其他病原如大肠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沙门氏菌的继发感染。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发病后感染特点: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炎热潮湿的季节发病更为严重。该病以垂直传播为主,也可水平传播。种鸭一旦感染排毒会通过种蛋传染到子代雏鸭,雏鸭在5~10日龄开始发病,导致5日龄雏鸭损失5%~30%,据报道。从2023年开始,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病在肉鸭上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在病毒病中所占比例由2022年的6%提高至22%。呼肠孤病毒无囊膜,多数消毒药效果不佳,一旦感染,难以根除。

  沙门氏菌是最普遍的人畜共患病之一,给全世界的农场动物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疾病通常与免疫受损有关。不同血清型的沙门氏菌普遍存在于家禽环境和家禽产品中,感染肠炎沙门氏菌的雏鸭法氏囊和胸腺病理变化不明显,而脾脏坏死明显。
病鸭信息
  临床上鸭群从5日龄开始出现全身无力、腹泻、生长迟缓等症状,鸭群死淘约10%。10日龄肉鸭样品解剖,显示脾脏肿胀和坏死,肝脏出血
  几乎所有临床病例的雏鸭脾脏(8/10)和肝脏(9/10)中都检出了沙门氏菌,经过测序分析为印第安纳沙门氏菌。二代病毒液接种的鸭胚中可分离出新型鸭呼肠孤病毒,鸭胚都表现出严重的皮下出血,鸭胚脾脏中出现多个坏死灶。
回归试验

  研究进行了两种病原在雏鸭中的感染试验,以确认这种单一感染和联合感染是否能复制临床病例,从而揭示每种病原体在病例中的作用。


试验结果

  • I组:(仅感染新型鸭呼肠孤病毒)没有发现死亡病例,只有40%(2/5)的雏鸭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倦怠、精神萎靡、厌食和不愿移动)。然而,在I组中,所有攻毒肉鸭的脾脏都出现了特征性坏死灶。此外,在部分雏鸭的法氏囊和胸腺中也可观察到严重的血肿。
  • Ⅱ组:(仅感染印第安纳沙门氏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60%(3/5)和40%(2/5),Ⅱ组雏鸭肝脏和心脏严重出血,未发现脾脏出血。
  • Ⅲ组:联合攻毒雏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均为100%(5/5)。此外,器官(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的病变也比其他两组严重。
  • 对照组IV未见异常,所有雏鸭在整个实验期间均保持健康。

图3 雏鸭攻毒试验病理损伤
  注:IV组对照组胸腺、脾脏和法氏囊;Ⅰ组胸腺出血,脾脏坏死和法氏囊出血;Ⅱ组胸腺出血,脾脏坏死和法氏囊出血;Ⅲ组心脏出血,肝脏上有小出血点。

  从鸭组织样本(胸腺、脾脏和法氏囊)中成功检测出新型鸭呼肠孤病毒,Ⅰ组和Ⅲ组雏鸭的肝脏、脾脏样本,检出沙门氏菌(表2)。所有感染新型鸭呼肠孤病毒雏鸭的免疫器官胸腺、脾脏和法氏囊均可观察到明显的病变,说明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可对免疫器官造成严重损害


结果分析
  在这项研究中,在感染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雏鸭中很容易观察到临床上的'脾脏坏死'病变,胸腺和法氏囊严重出血,并且可以从脾脏样本中检测到该病毒,这表明新型鸭呼肠孤病毒是主要的关键致病因子。然而,在实验条件下,单一的新型鸭呼肠孤病毒感染难以复制高死亡率。只有印第安纳沙门氏菌感染,以及它与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分离株共同感染时,雏鸭才会出现明显的肝脏出血,这表明印第安纳沙门氏菌可能是本病例肝脏出血的主要病原,印第安纳沙门氏菌已证实具有中毒致病性,而该试验分离株对于雏鸭表现为较强的毒性,因此与临床上分离的新型鸭呼肠孤病毒混合感染时,雏鸭患病更严重,死亡更多。呼肠孤病毒具有免疫器官嗜性,会抑制免疫器官的活性,雏鸭感染后会导致免疫器官损伤,容易激发其他细菌性疾病的感染,从而导致更多的器官损伤和雏鸭死亡。
小结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可垂直传播,因此种鸭场要做好呼肠孤疫苗的免疫,加强生物安全和饲养管理措施,对孵化车间和雏鸭筐进行严格消毒;而商品肉鸭端,需要选择无垂传疾病的鸭苗,在疾病高发区域还需要做好呼肠孤抗体的免疫。并且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水平传播能力强,尤其注意早期感染,减少养殖过程中冷应激、密度大、湿度大等应激,做好隔离、消毒等基本的生物安全措施,以防止继发感染。一旦发现细菌的继发感染,可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以及时控制疾病进程,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疾病损失。



参考文献:
  1. The diagnosis and successful replication of a clinical case of Duck Spleen Necrosis Disease: An experimental co-infection of an emerging unique reovirus and Salmonella indiana reveals the roles of each of the pathogens ScienceDirect.
    作者:Weiwei Wang,Jingzhen Liang, Mengya Shi et al. 2024年发表于Veterinary Microbiology

  2. 山东省水禽主要疫病流行现状。
    作者:李玉峰,于可响,胡峰,等.2024年发表于中国禽业导刊。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我来说几句吧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