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冬初,建德市某牛场牛已发病10余天,多方治疗不效,从开始发病几头发展到80余头,日趋严重,求诊。经辨病论治,诊断为风寒感冒病,采用六经辨证方法把全场病牛分为4个类型。
例1:证见发热气喘、咳嗽、鼻流清涕、皮毛紧闭、鼻镜无汗、畏寒发抖、脉浮紧。用辛温解表、宣肺平喘代表方剂麻黄汤。
方药:麻黄45g,桂枝45g,杏仁45g,甘草30g。水煎取汁,候温灌服。方中麻黄有类似副肾上腺素样作用,发汗功能确实,以开泄肌腠、宣通肺气、散风寒、平咳喘为主;佐桂枝,能温煦暖营,促助氧化,加杏仁以利其气,缓冲麻黄在生理上所引起剧烈作用;再加甘草,调诸药以和中气。
例2;证见发热恶寒、毛奢奓、鼻镜汗、鼻塞流清涕、口色淡白、脉浮缓,乃外感风寒,表虚证。用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表之桂枝汤。
方药:桂枝45g,白芍45g,炙甘草21g,生姜45g,大枣(劈)36枚。水煎取汁,候温灌服。方中桂枝和而不烈,可发汗、利尿;辅以白芍敛阴和营,生姜助桂枝以辛散卫分表邪,大枣助桂芍而和营血;甘草调和药性,共成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剂。
例3;证见发热、鼻镜无汗,气急,鼻翼煽动、口渴、舌苔薄白,脉滑数。乃风邪外侵肌表失于疏泄,部分风邪化热入里,郁闭于肺。用麻杏石甘汤治之。
方药:麻黄45g,杏仁45g,杏仁45g,石膏45g,甘草30g。水煎取汁,候温灌服。方中麻黄、石膏相配伍,即一辛温,一辛寒,机反相成,具有较强的解表清热、止咳平喘之功;杏仁宣利肺气,四药配合可使表邪得解,肺气得宣,里热得清。
例4;有母牛产后未满3d,虚弱,外症表实,难于发汗,用麻黄粥治之。
方药:麻黄50g(去节),粳米500g。先水煮麻黄,去渣,着米煮成粥。本方单用麻黄一味,纳其汁于粥中。麻黄汤无须用粥,免大汗淋漓,病反不去。此反把麻黄炖入粥中,是另出用粥之法。
总结:
有人对表证夹虚,有麻黄、补药并用者,表邪未解,用补药,殊有商榷必要。本方用粥,较用补药为超越,产后牛体虚弱或病后体弱,属表实,难于作汗,既防汗后正气不支者,用之均为合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