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鸭鹅病防治网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2018/4/24 16:18:24 0人评论 996次浏览 分类:水禽疫病防治

鸡鸭鹅病防治网联合驰骋祥兽医研究所共同分享: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New gosling type viral enteritisvirus,NGVEV)是继发现小鹅瘟(GPV)和鸭瘟病毒(DPV)能够引起雏鹅感染发病后,于1993年由四川农业大学程安春在四川省内首次发现且于1998年首次报道,其是一种能引起30日龄以内的雏鹅感染发病的病毒,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综合病例)和病理变化(后期死亡雏鹅病变及其组织学变化)与小鹅瘟极相似的传染病,因而在实际生产中常常将其误诊为小鹅瘟。但其种鹅在开产前注射1次小鹅瘟疫苗,其下一代于3日龄开始仍然发病和死亡,用小鹅瘟高免血清治疗无效,其死亡率一般为25%一75%,严重的地区可达100%。经病毒分离,人工感染雏鹅,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免疫接种和治疗等,被确诊为是由腺病毒引起的一种尚未被认识的新型病毒性肠。近年来该病的发病和流行有日趋严重之势,是目前对中国养鹅业危害最严重的疫病之一,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流行
1. 流行病学
  据调查表明,自1993年发现本病到现在,全国各省(如:四川、海南、黑龙江、广西、山东、辽宁、安徽等)都有本病的发生和流行,其主要多发于3日龄一30日龄的雏鹅,5日龄开始死亡,10日龄一18日龄死亡达到高峰(自然发病或人工感染后,一般其死亡高峰期集中在10一18日龄),30日龄后死亡逐渐减少或停止,发病率为30-100%,死亡率一般为25%-75%,严重地区为100%。另外,其发病死亡的雏鹅的种鹅在产蛋前15 d—v 30d都进行过2次一3次小鹅瘟弱毒疫苗免疫,母鹅血清抗GPV的琼脂扩散抗体效价均在1:32以上,甚至在雏鹅孵出当天皮下注射1.0mL一1.5mL抗GPV超免疫血清或抗体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未注射的雏鹅均没有差异,而成年鹅感染后均无临床症状。
2. 临床症状
  临床上一般表现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最急性型见于3日龄一7日龄,常常没有前驱症状,发病则极度衰弱而亡,病程几小时至1d。急性病例多发生在8日龄一15日龄,表现为精神沉郁或嗜睡,食欲减退,掉群,行动迟缓,但饮水似不减少,出现腹泻,初期排白色粪便,肛门或泄殖腔的周围羽毛潮湿,形成水屁股,后期排出淡黄绿色或灰白色或蛋清样恶臭稀粪,常混有气泡,个别因肠道出血严重,排出淡红色粪便;进而呼吸困难,鼻孔内有浆液性分泌物,喙端及边缘色泽变暗,临死前两腿麻痹喙触地,昏睡或抽搐而死,病程3d一5d。慢性型多发生于15 日龄后,表现为精神萎靡、消瘦、间歇性腹泻,最后因消瘦、营养不良、衰竭死。部分病例能够幸存,但生长发育不良,给养鹅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十分严重的。
3. 病理剖检症状
  解剖不同发病期病死雏鹅发现除肠道有明显的病理变化外其它脏器无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最急性型:直肠、盲肠等肠道粘膜严重充血,呈现急性卡他性炎症,其它器官没有明显变化。亚急性病鹅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
(1)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完全脱落,固有膜充满大量的红细胞,有的固有膜水肿,内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肠腺细胞空泡变性,坏死,结构散乱。有的十二指肠为典型的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肠绒毛绝大部分脱落,分离面平整,肠中有大量纤维素、炎性细胞、细菌等,严重的病例固有膜也坏死、脱落;肠腔中充满大量脱落、坏死的上皮细胞、纤维素等。
(2)回肠的绒毛顶端上皮坏死、脱落,胰腺细胞肿胀、空泡变性、结构散乱,有的轮廓消失,有的有大量结缔组织增生,严重的回肠也为典型的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
(3)肝脏局部充血,轻度的颗粒变性,部分脂肪变性。
(4)其它脏器
则无明显的病理变化。
  总之,本病特有的病变为小肠外观膨大且出现急性卡他性坏死性肠炎,肠道粘膜上皮坏死脱落,与渗出的纤维素一起形成假膜,将肠内容物包裹,阻塞肠腔,致肠道外观极度膨大,触之有坚实感,与小鹅瘟的“香肠样”病变极为相似,只不过本病有栓塞膨大处肠壁薄而透明,无栓子处则严重出血,此栓塞物分为两类:一类粗大,直径>0.5cm,长为10—30cm左右,质地紧密,切面由两层构成,内层为肠内容物,外层为由坏死的上皮组织和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固形成的假膜,主要形成于肠道的中后段;另一类较细长,直径<04cm以下,长可达30 cm以上,它则完全由坏死脱落的上皮组织和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固形成,可分布于整个肠道,两类栓子与肠壁均不粘连,均与肠壁分开
4. 病理组织超微结构
     用超微电镜没发现肝细胞或其线粒体内有包涵体的存在,但发现了病鹅肝的粗面内质网严重扩张以及线粒体嵴断裂、变性和坏死,同时也发现了感染的细胞有大量形态不整的异样空化结构,其中含有大量的病毒粒子即病理学上的所谓“封人体”。用电镜对肠道栓子的外层假膜进行观察发现了大量的70 nm一90rim的病毒粒子。透射电镜对广西发病雏鹅的病料接种鸭胚成纤维细胞(DEF)后产生细胞病变的细胞培养物进行观察,则发现细胞核中有大量的70 nln一300rim的大型号病毒样粒子存在。
5. 病原学研究
  由于本病的发病雏鹅的上一代进行过小鹅瘟弱毒疫苗免疫,雏鹅孵出后又用小鹅瘟超免疫血清进行预防或治疗均无效果;并且对发病雏鹅的肠道内容物、脱落的假膜及肠道粘膜面的刮取物进行寄生虫学检查,均未发现球虫的裂殖体及卵囊,从而排除了GPV和球虫感染的可能性。另外,对分离到的病毒经负染后用电显微镜观察,病毒呈球形或椭圆形,无囊膜,直径70 nnl一95nm(自然病例和人工复制病例的组织超薄切片内的病毒一致)且病毒衣壳结构清晰,不凝集、鸭、鹅、病毒检测和诊断
  由于NGVEV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小鹅瘟有很多相似之处,临诊上极其容易造成误诊,因此建立和优化其检测方法尤其重要,现已报道的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1.应用鸭胚成纤维细胞上的血清中和试验以及本动物血清保护试验和交叉保护试验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此方法比较繁琐和费时,需要花费较多人力物力;2.安春等27(1999)用琼脂糖凝胶扩散试验成功地检测到NGVEV抗原,其对NGVEV提纯抗原和兔抗NGVEV的IgG的检测效果可达到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0.15mg/m l和0.05mg/m l,且重复加样可提高对NGVEV抗原的检出率10%一20%。
6. 病毒的提纯、核酸类型及结构
  汪铭书等29(2002)对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NGVEV)的提纯、核酸类型及结构蛋白作了系统地分析,主要是采用氯仿处理、饱和硫酸铵沉淀、透析清除、层析柱分离的技术等程序提纯了NGVEV病毒粒子,并在电镜下可清楚地看到壳微粒的直径为60—lOOnm,平均为70 nnl一90nm,呈球形或略呈椭圆形,呈二十面体对称,无囊膜,病毒衣壳结构清晰,进一步证实了NGVEV具有典型的腺病毒特征。

7. 免疫预防研究

  由于NGVEV属于禽腺病毒(1群禽腺病毒)范畴,但关于禽腺病毒弱毒疫苗的研究及超免疫血的制备和应用的报道比较少,其中对I群禽腺病毒的致病性和预防的研究更少,Witerfield等(1973)的试验结果表明,对从鸡上分离到的血清I型的印第安纳C株经致弱后试用于预防鹌鹑的支气管炎时出现了毒力返强的现象,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在灭活疫苗方面,Hess等33(2001)用肝组织及细胞来培养的无毒力疫苗株和用其制备的油乳剂苗来预防由FAV4引起的肉仔鸡的心包积水肝炎综合症(hydropericardiumhepatitis syndrome),并取得了非常好的保护效果。

鸡鸭鹅病防治网为规模化养殖企业(场)提供疫病防控最佳解决方案!!!http://yangzhian880.blog.163.com/

禽病实战专家咨询:13939028068 (技术总监-魏老师 个人 微信:CC-zbs 欢迎交流)博客:http://blog.sina.com.cn/gallopsbj

养殖安、驰骋钙、新力爽等产品销售顾问:成龙在路上  13838248089  博客: http://lyrswcl.blog.163.com

来源:鸡鸭鹅病防治网 分享  http://www.jyebfz.com   中兽医 http://www.中兽医.com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我来说几句吧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