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鸭鹅病防治网

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的研究及综合防治

2018/9/13 19:34:19 0人评论 1525次浏览 分类:水禽疫病防治

鸡鸭鹅病防治网联合驰骋中兽医研究所共同分享:

  自2014年以来,我国山东、江苏、安徽、福建等主要商品肉鸭养殖省份,发生了一种不明原因的新疾病,尤其是饲养管理水平低的鸭场,该病以雏鸭发育变慢、上下喙萎缩变短 、舌头外伸下垂为主要临床特征,根据其特征俗称为“鸭长舌病”或“鸭大舌病”。

  患病鸭后期精神不振、瘫痪,部分病鸭因无法正常饮水和进食而死亡,同时,由于骨软导致无法站立,或在抓扑、屠宰的过程中胫骨易发生骨折。大部分病鸭的出栏体重较健康鸭轻20%30%,个别严重病例仅为正常鸭只体重的50%。该病主要发生在1030日龄的肉鸭,发病率为5%10%,个别鸭群高达20%30%。近来临床研究发现患病日龄提前到34日龄,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将该病暂定名为“鸭短喙-侏儒综合征”(Beak atrophy and dwarfism syndrome, BADS)。

1. 流行病学研究

  匈牙利学者ilmos等在半番鸭上成功复制本病并分离出病毒,确定该病病原为GPV(鹅细小病毒病)的变异株或者说是一种新型小鹅瘟病毒(NGPV)。

  此外有文献报道,曾在20 世纪70年代外国学者Villatte 报道在法国半番鸭群中暴发了一种短喙和侏儒综合征。

  1989-1990年间,我国台湾发生过一种肉鸭急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可达86%100%,据报道,很多不同品种的鸭子被感染后都发病,如番鸭、北京鸭、半番鸭、台湾菜鸭以及白改鸭等,感染后存活下来的鸭子上下喙萎缩变短,舌头外伸下垂。研究者起初认为,该病是由鸭肝炎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 MDPV)混合感染所致,用SPF鸭进行感染,只从混合感染的雏鸭群中分离出一株鸭细小病毒(902193株)。

  1995年,Samorek-Salamonowicz等报道了波兰的半番鸭中也发生了短喙和侏儒综合征疫情,发病率为15%25%

  2008年以后,该病在我国华东、华南地区的半番鸭养殖场也相继出现,黄瑜等通过实验室诊断认为该病是新型的番鸭细小病毒。

  陈少莺等对福建半番鸭进行研究,血清学结果显示,发病鸭或耐过后鸭血清中的抗GPV抗体明显高于抗MDPV抗体,IFA试验也显示病鸭的肝脾组织不能被抗MDPV单抗识别,但是能被抗GPV单抗特异识别,且呈现亮绿色强阳性荧光,PCR产物的核苷酸序列与GPV的同源性为96%,明显高于与MDPV的同源性81%,因此认为该病病原为一种新型小鹅瘟病毒(NGPV)或GPV变异株。

  鸡鸭鹅病防治网禽病检测中心2018年第二季度在山东、辽宁、江苏、天津等地区检测出多株小鹅瘟/新型小鹅瘟病毒。

2. 临床症状

  34日龄肉鸭出现腿软,站立不稳,呈八字脚,易翻滚。进而出现跛行,瘫痪,拉稀,有的痉挛倒地不起,扭脖,不愿运动。其次病鸭常出现精神萎靡,闭眼呆立,食欲减退,羽毛蓬松杂乱缺乏光泽,流泪咳嗽,先便秘后腹泻等症状。部分患病鸭腿短,体形偏小,站立不稳,常出现断腿、断翅现象,进而出现行走缓慢,严重的跛行、瘫痪、卧地不起。后期逐步消瘦,发生精神症状,痉挛性收缩,然后死亡。

  10日龄肉鸭运动障碍,瘫痪,采食不便或无法采食,开始出现生长缓慢的“现象”,肉鸭侏儒症状明显。

  15日龄肉鸭上下喙质地正常但变短,舌头外露下垂,有文献报道感染病毒后舌头尺寸并没有变大,而是双喙长度明显变短,使得舌头外露于喙,舌部肌肉钙化增生和麻痹,采食更加困难,出现越来越多的瘦弱、腿短、精神差、腹泻的僵鸭,伴随眼圈周围湿润和流泪,死亡淘汰率增大。

3. 病理变化

  韦有兵等报道,病死鸭机体干瘦,粘膜灰白或发绀,泄殖腔周围羽毛沾有大量粪便,急性病例表现出明显的出血性卡他性炎症。肠粘膜变厚、霉烂,有大量出血点。肠内有红色或褐色的黏稠物,内容物不形成肠心。李传峰等报道,剖检时,多数除了喙、舌的病变外,所有的病鸭都有不同程度的骨骼发育不良、全身骨质疏松,内脏器官萎缩等症状。部分患鸭见心包积液,胸肌、腿肌出血,胰腺表面有散在针尖大小出血点或弥漫性出血,肺脏充血、出血,胸腺轻微出血。

  有文献报道,通过取疑似病料肝脏、脾脏、心脏,加适量生理盐水研磨,12000/分钟离心10分钟,取上清,经0.22μm滤膜过滤后接种11日龄鸭胚尿囊腔,放置在37℃孵化箱中孵育,阳性病料接种鸭胚于72h左右死亡,死亡胚体全身出血,且嘴部较对照组出现卷曲(如下图)。

     a,b,c实验组;d对照组

(图片来源于文章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goose parvovirus-related virus reveal the evolution of waterfowl parvovirus

4. PCR检测

  取鸭心、脾、肾、法氏囊、肝、肺、胰、胸腺,研磨处理,离心取上清提取DNA。利用小鹅瘟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如图所示:检出小鹅瘟。

  经回收、连接、转化,送测序,经mega进化分析,所分离野毒株为短喙侏儒综合征病毒。 


5. 防控措施

  a 种鸭场应加强该病的检疫净化,防止早期感染和垂直传播,种鸭产蛋前2周皮下注射疫苗。

  b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保持清洁、干净的鸭舍环境;雏鸭入舍前要经过清理、冲刷、消毒、空舍等环节保证饲料营养全面、无霉菌污染,饲料中额外添加维生素D3和烟酸也有一定的积极效果。

  c 雏鸭出壳后(1日龄)在孵化场进行疫苗注射,可有效防控本病的发生,同时采用泡沫消毒剂严控生物安全。该病发生后可及时注射足量抗体,轻度感染者可康复,已经发生喙短、骨骼短粗的鸭只无治疗价值。


鸡鸭鹅病防治网为规模化养殖企业(场)提供疫病防控最佳解决方案!!!http://yangzhian880.blog.163.com/

禽病实战专家咨询:13939028068 (技术总监-魏老师 个人 微信:CC-zbs 欢迎交流)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862264327

养殖安、驰骋钙、新力爽等产品销售顾问:成龙在路上  13838248089  博客: http://lyrswcl.blog.163.com

来源:鸡鸭鹅病防治网 分享  http://www.jyebfz.com   中兽医 http://www.中兽医.com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我来说几句吧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