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鸭鹅病防治网联合驰骋中兽医研究所共同分享:
近年来,霉菌毒素污染饲料已经引起饲料行业的高度重视。奶牛采食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后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有些霉菌毒素还会代谢进入牛奶中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本文主要就霉菌毒素对奶牛的危害及其防控方法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生产实践中降低霉菌毒素的危害提供理论参考。
1 、霉菌毒素的污染环节
➤ 田间
田间霉菌毒素的污染主要由前一茬作物秸秆上的霉菌繁殖产生,土壤表面的秸秆以及一些残留物是霉菌生长繁殖的主要场所,作物因干旱、缺肥、种植密度过大,以及害虫传播、机械收割损伤、收获时间不适宜等容易受到霉菌的感染,从而滋生出霉菌毒素。田间产生的霉菌毒素主要有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呕吐毒素、T-2毒素。
➤ 仓储
饲料原料中的水分含量与霉变有密切关系。有研究表明,入库时饲料原料的水分含量超过15%, 在储藏时霉菌就会在其中快速生长繁殖,水分含量在17%~18%时, 霉菌最容易繁殖产生毒素。饲料原料在仓库储存时,仓库内的温湿度也是影响饲料是否霉变的关键因素。大多数霉菌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是20~30℃,适宜相对湿度是80%~90%,所以如果仓库内通风干燥不合理,霉菌就会利用饲料原料中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等营养物质为养分进行生长繁殖,进而产生霉菌毒素。饲料原料在仓库的储藏时间也与霉变存在一定的关系。储存时间越久,饲料受霉菌毒素污染的可能性越大,二者呈正相关关系。仓储时容易产生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
2 、霉菌毒素的危害
➤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由曲霉菌属中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在高温(25~30℃)高湿(80%~90%)环境下快速生长繁殖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极易污染饲料, 其污染的饲料种类主要是花生饼粕、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棉籽粕和青贮饲料等。在所有的黄曲霉毒素中,黄曲霉毒素B1 对奶牛危害最大,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是砒霜的68倍,污染饲料的也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长期给奶牛饲喂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对肝脏损伤最大,会引起肝脏病变、充血以及出血;其次是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使奶牛易感染疾病,还会引起奶牛的采食量和产奶量下降,繁殖性能降低、体细胞数增加等。当奶牛摄入1~10 μg/mL 的黄曲霉毒素B1时,体内的瘤胃微生物只能降解不到10%的黄曲霉毒素B1,而剩余的未被降解的黄曲霉毒素B1会在奶牛体内经羟基化转化为毒性较低的毒素M1, 通过全身循环系统代谢到牛奶以及尿液中。奶牛采食的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越高,奶中黄曲霉毒素M1含量也会随之升高,二者呈正相关关系。我国对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浓度进行了严格的限定:玉米、花生饼(粕)、棉籽饼(粕)、菜籽饼粕中不高于50 μg/kg; 豆粕不高于30 μg/kg;奶牛精料补充料中不高于10 μg/kg。
➤玉米赤霉烯酮
玉米赤霉烯酮是由镰刀菌属的霉菌在高温(25℃ 左右)低湿(22%~25%)的环境中生长繁殖分泌产生的,主要损害动物的生殖系统。奶牛长时间摄入被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的饲料后,会引起母牛阴户发炎肿胀、受胎率降低,成功受孕后胚胎发育受到影响、极容易造成孕牛流产等,种公牛的精液品质下降,造成奶牛繁殖机能障碍。有研究表明,给奶牛饲喂玉米赤霉烯酮含量为5~75 mg/kg 的饲料后,15~30 d 可引起奶牛阴户肿胀;12 mg/kg 即可引起怀孕母牛发生流产; 25 mg/kg 可导致奶牛的受胎率由87% 降低到62%。并且玉米赤霉烯酮进入瘤胃后,90% 会被瘤胃微生物转化为玉米赤霉烯醇,其毒性比玉米赤霉烯酮更强。我国饲料卫生标准规定奶牛饲粮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不得高于0.5 mg/kg。
➤其他毒素
一般认为,健康奶牛对赭曲霉毒素、呕吐毒素、T-2 毒素以及烟曲霉毒素具有较高的耐受性, 是因为健康奶牛瘤胃内蕴含的瘤胃微生物会将摄入的毒素转化成低毒或无毒的代谢物。奶牛采食受赭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后,赭曲霉毒素随食糜进入瘤胃,瘤胃微生物会将其转化成为无毒的α-赭曲霉毒素,因此,赭曲霉毒素只对瘤胃未发育健全的犊牛或瘤胃异常的病牛有危害。有研究表明,奶牛采食呕吐毒素含量分别为2.1、6.3、8.5 mg/kg 的日粮,3 周后干物质采食量、日产奶量以及乳成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这是因为瘤胃微生物很快将呕吐毒素转化为低毒的去环氧-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其毒性只是呕吐毒素的1/54,对奶牛的危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并且会随着粪尿排出体外, 牛奶中几乎检测不到呕吐毒素。同样,瘤胃微生物也能将T-2 毒素和烟曲霉毒素降解转化成低毒或无毒的化合物,不会对奶牛产生不利影响。
3 、防控方法
➤ 预防霉菌毒素的污染
预防霉菌毒素污染饲料必须从源头进行控制,可以通过深耕的方式将已经感染霉菌毒素的作物秸秆埋入地下,减少地表霉菌毒素的数量, 培育抗霉菌的作物品种、及时灌溉施肥、合理安排种植密度、适时收割、收割时选择晴朗天气、尽可能减少收割时的机械损伤等措施也可以有效预防田间霉菌毒素的污染。饲料原料入库之前可通过晾晒、烘干等方式降低其中的水分含量,以防水分含量过高引起霉变问题。高温高湿的存储环境很容易滋生霉菌,并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因此要保持仓库内的干燥以及良好的通风;饲料在仓库中的储存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霉变,因此要保证先入库的饲料先出库。在饲料原料中添加防霉剂可以形成酸性环境或破坏霉菌的细胞壁,达到防止饲料霉变的目的。选择防霉剂要保证对动物没有危害,而且能对多种霉菌起到抑制效果,丙酸及其盐类是饲料行业常用的防霉剂。
兽医院必选,养殖场必用!饮水型霉菌、真菌防治药上市!临床兽医专用霉菌、真菌杀灭剂:驰骋克真霉来了!畜禽病解决专家魏老师提醒,定期用驰骋克真霉,当前霉菌真菌的最佳解决方案!杀灭真菌霉菌孢子、清除场地霉菌滋生:用驰骋克真霉,每半月定期饮水消毒一次,即可杀灭畜禽体内霉菌孢子、真菌孢子的生长;杀灭场地霉菌孢子的方法,建议每周至少在畜禽生长、活动的场地内喷雾消毒一次。驰骋克真霉荣耀上市!
➤ 生物降解
霉菌毒素之所以具有高毒性主要是其分子结构中有毒性基团。生物降解是指某些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生的酶直接作用于霉菌毒素的毒性基团,将其破坏或消除,使有毒的化合物转化成为无毒的代谢产物。
目前,在生物降解中, 利用霉菌降解毒素会造成二次污染,真菌降解可能会引发真菌性疾病,食用真菌和生物酶的分离纯化困难,酶活损失较大,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都不适合应用。而细菌由于生长周期短,能产生较多的胞外酶,且分离纯化简单、酶活损失低,比较适合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所以, 目前生物降解的主要研究热点是筛选和分离能降解霉菌毒素的细菌。
➤ 物理降解
1) 吸附脱毒
吸附法是指在饲料或原料中添加活性炭、硅铝酸盐类(蒙脱石、膨润土等)以及葡甘露聚糖等吸附剂,这些吸附剂能与霉菌毒素稳定结合,从而降低动物胃肠道对霉菌毒素的吸收率,使之随食糜直接排出动物体外……
酵母细胞壁中可以提取出来一种功能性多糖——葡甘露聚糖,它可以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的双重作用与多种霉菌毒素稳定结合,形成多糖- 霉菌毒素复合物,动物肠道对其无法吸收,这样霉菌毒素就能顺利通过肠道排出体外,大大降低了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葡甘露聚糖吸附剂也能减少和控制黄曲霉毒素输送到牛奶中。由于活性炭在动物体内对霉菌毒素的吸附效果差,葡甘露聚糖的价格昂贵,所以实际应用比较少, 而硅铝酸盐类对黄曲霉毒素B1的吸附效果好,同样吸附其他毒素,但吸附效果较差,因此,可以对硅铝酸盐类进行改性或使用复合吸附剂,以扩大其吸附范围,增强其吸附效果。目前,如何改性硅铝酸盐类以及几种吸附剂之间如何复合搭配是研究的重点。
2) 辐照降解
辐照降解霉菌毒素的原理是利用电离辐射产生的高能射线作用于霉菌毒素,使其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其原有的毒理特性,使之转化成无毒或低毒的化合物……
➤ 化学降解
在饲料中添加化学物质(如臭氧、铵盐、氨水、单乙胺氢氧化钙)可以降解某些霉菌毒素,这种方法称为化学降解,但是这些化学物质只对某一种霉菌毒素有降解作用,无法同时对多种霉菌毒素产生降解效果,而且化学品容易残留在饲料中,无法进行有效清除, 会对饲料的适口性以及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危害到动物的健康,所以无法投入到实践生产中(参考文献略)。
驰骋克真霉:霉菌毒素一扫而净。建议加强对饲料原料的霉菌毒素监测和品质控制,尤其是玉米、玉米副产品和花生粕。酌情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以降低其对动物的危害,同时可提高养殖效果和饲料品质。魏老师提供霉菌毒素、真菌病的解决方案近期各鸭场、鹅场、鸡场,霉菌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而赭曲毒素、T-2毒素、黄天精、红天精、环氯素、桔青霉素、岛青霉素、展青霉素、黄绿青霉素、皱褶青霉素、青霉震颤素、青霉酸和园弧青霉偶氮酸等等)、真菌(烟曲霉、黄曲霉、构巢曲霉、白色念珠菌、禽毛癣菌等)问题很多,驰骋克真霉一定要间隔15-20天使用饮水一次。
鸡鸭鹅病防治网为规模化养殖企业(场)提供疫病防控最佳解决方案!!!http://yangzhian880.blog.163.com/
禽病实战专家咨询:13939028068 (技术总监-魏老师 个人 微信:CC-zbs 欢迎交流)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862264327
养殖安、驰骋钙、新力爽等产品销售顾问:成龙在路上 13838248089 博客: http://lyrswcl.blog.163.com
来源:鸡鸭鹅病防治网 分享 http://www.jyebfz.com 中兽医 http://www.中兽医.com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