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鸭鹅病防治网

规模蛋鸡场管理漏洞之玉米的采购

2024/9/12 20:45:08 0人评论 3946次浏览 分类:饲料与营养

鸡鸭鹅病防治网联合驰骋中兽医研究所共同分享:


当前,一部分规模场对大宗原料的采购还停留在无标准、低标准或随意更改标准的阶段。尤其是对玉米的采购,可以用随心所欲来形容。殊不知,玉米质量的好坏对蛋鸡的采食量、体重增速、疾病预防、料蛋比、蛋品质都有巨大的影响,这无形中为自己的鸡场带来了很大风险。多个问题的累加很可能形成吞噬鸡场利润的巨大黑洞。
举例说明:以14%水分为基准线,玉米水分每提高1%,每只鸡可以多消耗1至1.5克饲料,那么1万只在产蛋鸡每天多消耗20至30斤料,每年多消耗7200斤至10800斤,10万只鸡就是72000斤至108000斤。按照每斤1.2元计算,损失也在86400元至129600元。
玉米水分过高难以储存,更易发生霉变。每10万只鸡每月用药一次7到10天,药费至少也在5000元,每年投入也在5万元。更不用说因为霉菌毒素感染造成的鸡群体质下降,死淘增加,产蛋率波动大等损失。当然,这和鸡群霉菌毒素感染和使用劣质玉米是脱不了关系的。一部分老板认为,只是一次或者偶尔有一次使用不合格玉米对蛋鸡影响不大,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霉菌和霉菌毒素有区别。霉菌滋生到一定浓度产生霉菌毒素。毒素对鸡群的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进行全方位破坏,很容易造成爬坡期鸡群卵巢发育不良、卵泡液化、软蛋多、产蛋率低,后期鸡群掉毛、肠道出血严重、破蛋率升高、肝破裂增多等问题。这个损失极大,很难用数字估算。
劣质玉米破碎粒比较多,水分高,叶黄素含量低,会引发鸡群拉稀,蛋壳质量差,蛋黄颜色变浅,影响鸡蛋售价,这些都是无形的损失。
那么,选择玉米到底采用哪些标准呢?
对于玉米,我国国家级质量标准有三个,分别是最基础的玉米国标、饲料用玉米国标以及工业用玉米国标。这三个标准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玉米国标是大宗玉米的通用标准,广泛适用于商品玉米的收购、贮存、运输、加工及销售。而饲料用玉米标准和工业用玉米标准针对性更强,在玉米国标的基础上又有一些变化和调整。这三个标准的共同点是都以水分、杂质、不完善粒、生霉粒等作为衡量玉米品质的主要指标,其不同点在于饲料用玉米除保留容重等主要指标外,还增加了粗蛋白质这一技术指标,而工业用玉米则舍弃了容重这一指标。
总体看,容重、水分、杂质、不完善粒以及生霉粒是衡量玉米质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指标,具有广泛代表性和权威性。
容重
在正常年景,东北内蒙玉米的容重最高,通辽和赤峰玉米的质量基本在二等以上,一等占到90%;吉林玉米70%以上为二等;黑龙江玉米质量一般,60-70%能达到三等;辽宁玉米50%能达到二等,80%可以达到三等。但玉米容重受年景影响较大,比如2003年由于天气原因导致玉米水分较大,容重减少,吉林省的二等玉米只占总产量的50%左右,黑龙江玉米大部分都为二等以外。华北、山东和河北的玉米基本都在二等以上,尤以山西北部、河北邢台以北地区的玉米质量为好。
水分
在正常年景,东北地区玉米收获时水分在28-30%,年景不好时最高达到35-40%。内蒙玉米的水分稍低,一般在24%左右,有时会达到27-28%。
东北地区由于冬季天气寒冷,自然晾干玉米的比例较小,除内蒙通辽和辽宁西南以外,大部分是烘干玉米。烘干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直接烘干至14.5%左右,水分在存放过程中逐渐散失至14%以下;二是先晾干至水分20%左右,然后再烘干。东北地区春节前上市的玉米主要采用第一种方式。由于一次降水幅度过大,容易造成玉米籽粒发瘪和容重偏低。而春节后上市的玉米主要采用第二种方式,事先自然晾干时间较长,因此籽粒饱满,容重普遍较高。在一般情况下,粮库将水分只降到14.5%,因此在10、11、12三个月,东北玉米很难达到14%的水分,到第二年4、5月份经过几个月的自然失水后,才能达到14%的标准。从产区到销区的运输过程中,水分有时还可能进一步下降。但作为国储粮收购的玉米,烘干后水分基本在14%以下,最多不超过14.5%。也有的粮库根据买方的要求来确定烘干效果,水分指标由购买者自定,一般13-15%不等。
与东北玉米相比,华北玉米收获时水分较低,大多在18-20%左右,而且气温高于东北地区,一般晾晒5-6天就可以达到15%以下。因此,几乎全部采用自然晾干方式进行降水。正常年景时,河北玉米水分在16-18%,山东玉米的水分在14-16%。
杂质
东北玉米由于采用机器烘干,杂质较少,一般不超过1%。有的地区杂质甚至小于0.5%。华北玉米采用自然晾干,晾晒过程中会掺入大量杂质。因此,华北地区的玉米杂质偏多,有时超出1%,需要额外过筛整理。
不完善粒
东北玉米在烘干过程中降水过快极易造成破碎,机械操作也造成破碎粒比例增加。同时,烘干造成了热损伤粒增多。因此,破碎粒普遍高于5%。烘干玉米经过储存、出库,再到港口转运、装卸、搬倒、再入库、再出库等一系列环节后,破碎粒还会有所增加,导致不完善粒普遍达到8%。
华北玉米采用自然晾晒,破碎粒较少,基本都控制在5%以内,质量稍好一些的只有2%。在现货收购中,一般规定不完善粒总量不得超过5%。
生霉粒
东北玉米收获时水分很高,如果在收获期雨水多,收割后玉米保管储存不善,极容易出现玉米生霉现象。在年景不好的时候,大部分玉米生霉粒都会超过2%,有的甚至高达5%以上。小农户受储存环境和储藏技术的限制,无法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储存和通风。因此,东北玉米在4月份以前生霉粒很少,4月份以后生霉粒比例会大幅提高。内蒙玉米的生霉粒含量较低,几乎没有,最多也不超过2%;辽宁的略高些;黑龙江玉米水分不均,生霉粒最高。
我国最新的标准规定,玉米脂肪酸值含量在65KOHmg/100g以内可以认为适宜继续储存,超过这个指标应尽快出库。
脂肪酸值反映玉米的新鲜度:
脂肪酸值25~30为新玉米(每年9月至12月底,霉菌毒素的危害大于陈玉米,且水分大,堆积易发霉),水分含量大且不稳定,没经过后熟期,易引起拉稀和过料;
脂肪酸值30~40为陈玉米(一年),水分低,淀粉进一步熟化,营养全面,新鲜度好,气味香甜,适口性好;
脂肪酸值50左右为陈玉米(二年);
脂肪酸值70左右为陈玉米(二年以上),新鲜度、气味、颜色均不好,部分营养流失,油脂氧化,霉菌及毒素含量相对较高。
玉米新鲜度可以通过望、闻、尝、切的感官来检验判断。对于规模化蛋鸡场来说,如何落实和利用这些标准,快速找出自己想要的玉米呢?
第一,务必建立一个原料采购标准或者玉米采购标准,对每一批玉米进行化验,根据实际结果来决定是否使用,尤其是容重、水分、蛋白、酸化值、霉菌毒素指标(霉菌毒素不仅要看指标,还要看种类,以及要考虑霉菌毒素累加效应。在实际临床上,霉菌毒素是慢性蓄积中毒,即便检测不超标,但是长期使用,后期也会有霉菌毒素蓄积带来的临床症状。这一点很容易被规模场老板所忽视)。
第二,一定要依托专业的检测机构或者蛋鸡营养服务提供商(比如预混料公司、大宗原料贸易商等)以及专业的技术服务人员,为我们规模场的发展保驾护航。
第三,提高自己规模场的原料采购技巧和能力,针对我们的技术厂长以及养殖人员做定期培训,提高原料鉴别水平。
第四,对于原料采购人员,务必要有“病从口入”的认识,以及更高的思想认知。虽然原料采购只是一个环节,但它是基本盘,是盈利的最基础环节。
玉米采购无小事,原料采购无小事,这是每个规模化养殖场老板的必修课。希望养殖老板们都能在原料采购上下足功夫,持续提高鸡场的盈利能力。以下文章来源于艾格多 ,作者李胜利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我来说几句吧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