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鸭鹅病防治网

山东省水禽业发展现状与产业生态圈构建设想

2016/8/4 18:39:14 0人评论 1358次浏览 分类:国内新闻

山东省水禽养殖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在生产中采用粗放、小规模、自然生态型或半自然生态型饲养模式,在产品供给上肉蛋兼用、以蛋为主。自21世纪以来,山东省 水禽业走上了以集约化、规模化饲养为主,产品供给以肉用为主、蛋用为特色的产业化发展道路,成效显著。但目前产业自身还存在着市场竞争力弱、效益效率低下 以及可持续发展压力趋紧等现实问题,水禽业发展进入瓶颈期与转折期。本文在对山东省水禽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产业生态圈的设想和思 路,以期推动产业转型与持续发展。

1 山东省水禽业发展成效 奠定了较强的产能基础

山东是水禽生产大省, 行 业统计2015年肉鸭存栏2.4亿只,出栏11.4亿只,居全国第一位;鸭蛋产量44.7t,居全国第二位;鹅存栏574.2万只,出栏935.6万 只,鹅蛋产量达3.1t。另外,山东省肉鸭规模饲养比重达90%以上,标准化饲养比重达80%以上,截止2015年底,全省创建了72家省级肉鸭标准化 养殖示范场。

达到了较高的科技水平

山 东省创新了肉鸭旱养技术和环保养殖技术,蛋鸭笼养技术得到了示范应用,使养鸭生产逐步摆脱了水的限制,并从源头上减少了粪污排放,特别是发酵床养鸭的示范 应用,在全国树立了标杆;创新了肉鸭饲料配制、配方技术,使肉鸭28日龄活重达到1.85kg,料肉比可达1.65:138日龄活重达到3.0 kg,料肉比可达1.80:1;五龙鹅经选育后年产蛋达100120枚,鹅的营养标准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效,并开始应用于指导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显 著提高。

积淀了丰富的遗传资源

山 东在水禽饲养中选育、积累了许多优良地方品种,如微山麻鸭、文登黑鸭、马踏湖鸭、五龙鹅、百子鹅等。微山麻鸭适应性强、产蛋量高,马踏湖鸭盛产绿壳蛋并以 特色金色鸭蛋声名遐迩,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与六和联合开展北京鸭选育取得重要进展,五龙鹅(豁眼鹅)以产蛋多著称,年产蛋最高可达200个,居世界之 冠。

构建了较全的良繁体系

已形成原种保护、祖代扩繁、商品推广的繁育体系,2014年全省曾祖代鸭存栏200个单元,祖代鸭场12家,存养1 957单元;父母代场154家,存养6.42万单元,在有效满足省内需求同时实现了部分外销。

形成了明显的产业布局

各地政府部门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加强对水禽业的引导和布局,形成了传统优势区(多为湖区)以蛋鸭为主、新型区域(内陆)以樱桃谷鸭为主、胶东半岛地区(主要集中在五龙河流域)以五龙鹅为主的区域化布局。

实现了肉鸭产业化发展

在六和、绿源、和康源和荣达等龙头企业带下,山东肉鸭业率先实现了产业化发展,目前已有12家加工企业日屠宰能力过10万只。

2 山东省水禽业发展不足育种工作不能满足市场开发需要

由于资金投入少,育种工作不持续,育种体系不健全,育种方法不科学,闭锁繁育现象较为突出,导致传统地方品种优良种质特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不能满足产业化生产需要。养殖主导品种依赖进口,受制于人,肉鸭尤为明显。当前育种在速度、品质和效益上尚未找到最佳平衡点。

产品供给不能满足消费转型的需要

供给侧产出水平低,产品加工弱,市场分割不够细化、精准,供给与消费对接不畅,多元化市场需求供给空白和结构性过剩并存;鹅和蛋鸭产品单一、加工品种 少,70%以上消费市场由小作坊式生产提供,生产安全监管难度大,产品附加值低;白羽肉鸭产品品质、风味与消费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产品安全隐患问题依然存在。

品牌创建不能满足竞争力提升需要

多 数生产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和拳头产品,更缺乏引领大众消费、带动特色消费的知名品牌。近年来省外水禽业的快速崛起和品牌化运作,给山东水禽业发展 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部分企业开始重视品牌运作,诞生了如樱源、泉润、六和等品牌,但多数品牌仅仅停留在产品标识层面,品牌带动效益较差,影响了产业 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提升。

科技支撑不能满足发展转型的需要

从 事水禽研究的科研人员较少,尤其在营养、饲料、疫病以及生物制品等关键环节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生产管理水平与产业化发展不相适应。一线养殖人员学历低、 专业知识匮乏,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5%以上,受过系统专业教育的不足30%;年龄结构偏大,50岁以上的人员超过60%,接受新技术、新理念的水平 差;“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没有突破。

生产模式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

农牧结合不畅、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程度低、肆意排放现象依然突出,配备粪便储存、处理设施的不到30%,标准化养殖体系尚不健全、覆盖面窄,粗放型养殖模式占比较高,环境控制和精细化饲养管理仍是短板,蛋鸭、鹅表现更为突出,环境容量和资源约束紧逼问题日益凸显。

生物环境不能满足集约生产需要

据 调查,30%以上养殖场区选址和布局不合理,近一半养殖场没有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场内外及时消毒的仅占30%,料线、水线、料盘定期消毒仅占40%;多数 养殖场没有病死禽处理设施和防鸟、防鼠设施,病死禽严格做无害化处理的不足30%;养殖用地下水污染现象严重,部分地区检测合格率只有36%;生物安全体 系建设滞后、疫病风险压力大,给大规模化、高密度的集约化生产带了严重挑战。

3 山东省水禽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国内市场

随 着消费转型升级,水禽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水禽业产值逐渐加大。根据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统计资料表明, 2015年山东省肉鸭年产值254.05亿元,蛋鸭年产值54.00亿元,鹅年产值31.90亿元,比2010年分别增加了30.29%511.96% 1 229.17%,由此可见水禽产品市场增量空间还很大。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城镇化率的提高,将进一步扩大消费;另外,国家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也将 拉动今后消费;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必将为水禽产品提供更多市场需求。

对外开放

山 东水禽业在全国的外向型优势和特色较为突出,水禽产品出口占全国的50%以上,产品销往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并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当前我国在全 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如与多个国家和地区自贸协定的签署、“一路一带”政策的深入推进等,将为产品出口、国外市场开拓,更大范围内聚合发 展要素、优化配置资源提供了锲机和条件

产业政策

随 着水禽业崛起及其在国民经济地位中的提升,国家日益重视水禽业发展,在科研、项目和产业政策等方面不断给予支持,加快了水禽业发展。2008年国家现代农 业产业技术体系中设立了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家禽创新团队、山东省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等 均涉及了水禽方面的项目和内容;2016年农业部率先在山东、浙江、福建等省份启动了水禽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试点,产业发展环境趋好。

4 多维交融,构筑产业生态圈强化供给保障能力

一是控规模、稳产能。要遵循以需定产的原则,严控生产规模,重视产品质量和单位规模效益的提升,维持行业适当、合理的利润。

二是塑市场、促消费。宣传普及水禽产品营养、品质方面的知识,加快水禽产品的研发创新,加快加工技术工艺创新,促进家庭消费。

三是重品质、提质量。品种选育上,加快优良品种选育。饲养模式上,积极改进饲养模式、优化养殖环境。营养搭配上,尊重水禽的生理习性,注重精细化配方、功能性营养配方的应用。

四是创品牌、提效益。创造引领水禽产品消费、提升效益和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五是强管控、保安全。严格做好投入品生产、饲养、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安全管控工作,注重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作用,切实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改进经营业态模式

一是转变生产经营理念。从业者要从主要追求产业规模和数量,转移到追求全产业链的价值和效益,注重全要素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从全局和整体分析、评价产业价值和产业运行情况,这个过程要以支撑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提升终端产品质量为核心。

二是创新生产运营模式。采 用多种生产组织模式、整合分散的产业资源,将粗放、低效率的生产模式逐步转变为集约化、高效率的生产模式;优化利益分割,建立产业链各环节共同研究定价机 制和利益补偿机制,稳定各环节供需平衡、防止行情大幅震荡,当某一环节利益亏损或造受重大损失时可以从其他盈利环节得到适当补偿和利益回馈;引入金融资 本,改善融资环境,利用好信息化手段构建生产、流通、贸易和服务新模式。

三是创新生产合作模式。生 产企业间要转变“你死我活”的斗争意识,突出合作共赢意识,走高度分工又高度合作的发展道路,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生物安全体系构建、疫病防 控等方面加强协作;在全产业链运营和布局上,各企业、单位不要盲目追求发展大而全的全产业链、以免摊薄发展资源,而要发挥自身优势、在专业基础上分工协 作,以集中优势资源做优势环节的方式参与产业到生态系统中,实现彼此优势互补和资源最优化配置,提高产业竞争力。

遵循生态运行规律推进清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1、加强规划引导、强化政策扶持

2、加快示范引领做好宏观调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我来说几句吧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