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鸭鹅病防治网

东三省养鹅业现状及发展报告

2017/1/7 17:33:02 0人评论 1249次浏览 分类:国内新闻

鸡鸭鹅病防治网联合驰骋祥兽医研究所共同分享:

聚焦鹅业

东北三省位于东北平原,有着辽阔而肥沃的土地,是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为养鹅业提供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寒区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为生产优质羽绒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政府政策的扶植,为养鹅业的大力发展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与养料。

总之,在不断扩大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在不断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的带动下,在不断引进优良品种和良种繁育推广的作用下,在不断深化科技生产占有率的推动下,东北三省的养鹅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一、东北三省养鹅业的发展现状

1、发展现状

①东北三省具有发展养鹅业得天独厚的物质资源

东北三省地处东经118°53′至133°11′,北纬38°43′至43°25′,属寒带气候。总面积79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65.6h,草原1197.9h,河流1000余条,总人口1.06亿。仅黑龙江和吉林两省,人均占有耕地量分别为全国第一和第二[1]。这些丰富的饲料、饲草资源、水资源为发展养鹅业提供着重要的物质基础;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使饲养的鹅羽绒含绒率高,绒品质好。廉价的人力资源及良好的地理气候条件为养鹅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必须的条件。

②良好的市场环境带动养鹅的发展。

鹅肉营养丰富,肉质鲜嫩,含不饱和脂肪酸高,溶点低,消化率高;鹅肉中一些氨基酸的含量高;鹅肥肝质地细嫩,口味鲜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5%~68%,营养丰富,被誉为“世界三大美食之一”;鹅蛋的蛋白质中,含人体所需要的8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都比鸡蛋和鸭蛋高;鹅血中含蛋白量较高,食之能增强人体免疫力,血中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具有抗衰老、养颜保健的作用,鹅血还具有解毒、免疫之功能,更具有很强的抗癌作用;除此之外鹅胆可提炼抗菌药物,能清热解毒,消痔疮,鹅掌黄皮能治疗脚趾上湿烂和冻疮;鹅的羽绒大而蓬松、松软、洁净、无异味、保温性能好,抗磨、防水、防潮,还具有可洗涤性,市场销量大,价高。鹅皮毛经鞣制加工制成高档的裘皮,雍容华贵,美观大方。大羽翎可制成羽毛球、扇等工艺品。羽毛所剩下的下脚料可制成水解羽毛粉用于生产饲料。可以说鹅全身上下都是宝,因此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我国素有吃鹅的习惯,南方有近6亿人喜食鹅肉。仅上海市每年最低需要2000万只肉用白鹅,南京市每年1800万只,香港每天就需2万只,汕头市年需1000万只,广州年需8000万只,素有“无鹅不成席”之说,广西省年需7000万只肉鹅,广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省年均需上亿只白鹅。我国南方巨大的市场需求为东三省大力发展养鹅业提供了保证,“北养南销”局面逐渐形成。随着鹅肉为绿色食品的大力宣传,吃鹅的习惯正由南向北扩散开来,北方人也开始吃鹅肉,鹅的销售状况良好。

③鹅业龙头企业牵动东北鹅业大发展

受市场经济的熏陶和启发,一些有战略眼光的东北企业家或南方企业家将投资转向了鹅的产业。形成了饲养、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逐步完成了“公司+农户”生产模式。即公司采取饲养种鹅,然后将鹅雏出售给养鹅户,养鹅户将鹅雏养大,公司回

收加工,最后由公司统一出售的养鹅产销模式。既稳定了农民养鹅担心销路的疑虑,又能解决龙头企业长期以来存在加工“吃不饱”的局面。养鹅户与龙头企业均获得稳定的收益,发展养鹅的积极性高,养鹅业呈现良性循环。

④良种利用率不断提高

良种利用率不断提高,出栏品质不断提高。黑龙江省1998年由黑龙江省畜牧科研所引进莱茵鹅1300套,建立了黑龙江省鹅育种中心,用本地白鹅进行杂交试验。多年来,向省内外提供数10万只祖代、父母代及商品代雏鹅。该中心用纯种莱茵鹅与本地鹅开展杂交改良,以提高产肉和产羽绒的生产性能。2008年,该中心对本地品种籽鹅,进行了提纯复壮工作,籽鹅年单产已达到120枚。吉林省2000年由省农科院畜牧分院完成了绒肉兼用鹅品种群培育工作,为培育肉鹅新品种打下了基础。吴伟教授主持完成了吉林大白鹅的杂交育种工作,其中,Ⅱ型公鹅体重6.57.0Kg,母鹅体重5.56.5Kg,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培育品种。辽宁省1998年由辽宁省畜牧科研所完成了引用肉用品种朗德鹅、莱茵鹅、皖西白鹅对省内地方品种豁眼鹅进行的杂交改良试验的工作,为充分利用地方鹅品种资源推动养鹅业高速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2、存在的不足

①养鹅户技术水平低

东北三省广大养鹅户中存在饲养、防疫技术水平差,没有科学的疫病免疫程序,有技术不系统,没有一套完整的集成技术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东北养鹅业的发展。由于当前养鹅业中的主体依然是个体养殖户,在饲养量上已占据了绝对的地位,他们绝大多数人的文化水平较低,甚至没有文化。在开始养鹅前没有得到很好培训,不知道对不同生产阶段的鹅怎样进行饲养管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养殖户在鹅生长发育关键时期,不喂精料或给粒料过少,造成鹅生长发育不良,出栏体重轻,可食部分占的比例较少;千家万户散养散放造成出栏商品鹅的鹅龄和体重参差不齐等许多不良现象;广大个体养殖户的经济条件较差,随意修建简陋的鹅舍,并将鸡、鸭、鹅混养。饲养大环境条件得不到满足,造成舍内的小环境条件恶劣,不仅严重影响着鹅的生长和生产性能的发挥,还使鹅经常发病,鸡、鸭、鹅病交叉感染,引起高死亡率,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有些地方甚至不建设鹅舍,使鹅在舍外长期风吹露宿,遭受着昼夜环境变化的影响,增加了鹅对饲料的消耗量,在环境剧烈变化时,鹅群易造成应激,引发疫病,严重影响生产成绩。另外,养鹅户中还存在有病乱用药,生产不注意消毒,疫病防治意识差等问题。因此,生产中急需一套适应我国东北寒区气候高产、高效的养鹅技术体系。

②饲养模式不科学

我国东北地区养鹅的生产方式以农户散放饲养为主,虽然随着养鹅业的不断发展,规模化养殖场、育种场、保种场的不断涌现,出现了饲养模式多样化的局面。但广大养鹅户还是采用自孵自育的传统模式,出现了良种覆盖率低、生产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饲养管理粗放、发病率高,受天然草地资源限制、综合效益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鹅产业的发展。

③科研工作相对滞后,推广示范工作不具体

在鹅营养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能量、蛋白和纤维素等方面需要量的初步研究,鹅饲料的营养评价、维生素、微量元素和与微生态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许多营养需要参数还不够系统和稳定,许多试验数据差距较大。在鹅养殖技术方面,在种草养鹅模式、鹅繁育生理、人工授精、反季节繁殖、鹅繁殖性能的调控技术、鹅肥肝生产技术、旱养技术等方面已开展了初步研究,但是还很不够成熟[3]。科学技术没有做到良好推广与示范,不能将其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更好地为广大养殖户服务。因此,应加大对鹅的科研力度,建立科技示范推广体系,有步骤、有计划地做好科技推广工作,从而解决“广种薄收”的现状。

④良种覆盖率低

农户饲养鹅的品种混杂,多为本地鹅,其生长慢、饲养时间长、出栏体重低、耐粗饲和抗病力差。鹅业生产当中迫切需要生长快、抗病力强、饲养期短、出栏体重大的良种杂交雏。虽然东北三省已有一些优良品种,因没有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及推广示范体系,所以良种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5]

⑤饲养存在盲目性

广大养殖户不了解市场供求关系,不能及时掌握市场动态。盲目跟风,盲目投入生产或扩大生产,不能有效地规避饲养风险。一旦出现供求市场的波动,养殖户就会无所适从,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打击了积极性,严重制约了鹅产业稳定发展。

⑥生产受季节限制

由于东北地区夏季酷热、冬季寒冷,使种鹅不能常年产蛋,使商品鹅冬季饲养成本提高。种鹅季节产蛋,商品鹅冬季饲料消耗大,使养鹅的效益降低,鹅产品原料不能常年均衡供应,造成鹅产品加工企业半年闲,使加工企业和鹅产品市场的扩大均受到严重影响。

二、东北三省养鹅业的发展思路与展望

1、加大科研投入,提高产业科技占有率

我国对鸡、鸭等家禽的研究力度很大,该产业发展已经成熟。而对鹅的研究工作做的相对较少,科研投入不高,研究成果不多且转化率低,严重制约着养鹅业朝着科学性、规模化发展。生产中急需形成一整套高效、高产的适合寒区饲养的养鹅技术体系,从而科学的指导养鹅业良性发展。

2、建立疫病防控体系

生产中急需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疫病防控体系,其包括疫病的诊治技术、有效的防控措施、安全高效疫苗的研制与生产、鹅群体内抗体效价监测、低残留高效治疗药物的研发与生产等。该体系能有效地控制疫病的流行与传播,对常见疫病进行有效治疗,从而确保鹅业的健康发展。

3、建立科技示范体系

科学技术没有做到良好推广与示范,应建立一个科技示范推广体系,有步骤、有计划地做好科技推广工作。通过示范饲养,将广大养鹅户引上科学养鹅之路,才能保证养鹅走上高产、高效稳产之路。

4、建立标准化生产和深加工体系

我国的肉鸡、蛋鸡、肉鸭早就完成了标准化生产,而鹅的标准化进程发展很慢。标准化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科学饲养,鹅群健康且均匀度好;有利于生产出的产品品质一流、质量高;有利于有效的控制药残,产品绿色环保,市场潜力大且易于出口。标准化生产体系包括品种标准饲养(标准育雏期、育成期、育肥期、产蛋期)、鹅舍建筑标准、防控及用药标准、饲养工艺标准等。与南方同类企业进行合资合作,对鹅产品进行就地深加工,节约了原料运输成本,避免长途运输携带传染病的危险。只有实施生产标准化,才能产出标准化产品,提高我国养鹅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早日由养鹅业大国变成养鹅业经济强国。

5、建立良种繁育体系

①保护和利用优秀地方品种对地方优秀品种资源加以搜集与保护,开展良种选育及杂交改良工作,充分利用地方品种的优良特性培育适应市场需要的专门化品种,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4]

②加大引种力度并有效提高引进品种的利用率加大引进省外优良品种、国外优良品种的力度,进行本土化饲养和杂交利用。发挥外来品种优势拉动东北三省养鹅业高速发展。在利用的同时,对引用品种加以保护、纯繁,防止其品种退化,造成引进品种利用率低的情况。

③鼓励父母代种鹅场的建立

鼓励父母代种鹅场的建立,大力推广杂交鹅。杂交鹅饲养周期短、增重快、抗病力强,饲养杂交鹅比本地鹅所获效益提高至少30%。父母代种鹅场是最接近养殖户的养殖场,因此它的存在数量与它生产出的产品质量直接影响着东北三省养鹅业良种化进程。

6、鼓励养鹅合作社

东北三省养鹅的主体是个体养殖户,科学养鹅的意识差,良种使用率不高。要想逐个培训是不现实的,只有将养鹅户集中在一起形成养鹅合作社,合作社成员各司其职(有负责技术的、有负责销售的、有负责饲养的)才能有效的提高良种利用率,做好市场预测,做到科学养鹅、科学防疫,相当于提高了东北养殖户的整体素质。以养鹅户联合体的形式,在龙头企业的拉动下,以农户规模化饲养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为后盾,遵循“产、加、销一条龙”的运行机制[6],促进鹅产业科学有序稳定的发展。

7、建立市场信息体系

建立市场信息体系,优化饲养品种结构、规避养鹅投资风险。科学发展养鹅业,必须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国内肉和蛋价格频繁波动,直接影响着养殖户的收益。若盲目生产,在鹅产品不景气的年景,养殖者无所适从,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市场供需信

息体系没有建立完善,没有起到预警预示作用[7],养殖户饲养存在很大风险。建立科学准确、反应灵敏的信息体系,不仅要瞄准当前的产品需求、价格波动、产品质量标准以及贸易形式还要研究潜在的和未来的市场需求;不仅要看到国内市场,还要看到国际市场,及时反馈市场动态,避免盲目生产。良好的市场信息体系的建立是养鹅业大发展必然趋势,将科学地引导养鹅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乘风破浪。

总之,东北三省养鹅业以其丰富的物质与劳动力资源、良好的自然与市场环境的优势下正在高速发展。随着良种与科技占有率的不断提高、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体系的不断形成、政府扶植力度的不断扩大,东北三省养鹅业的发展一片光明,发展潜力巨大。

参考文献:

[1]吴伟.东北三省养鹅现状及发展规划[J.中国禽业导刊,20052213:10-11.

[2]李雁龙.东北三省肉鹅品种引进及研究进展情况考察报告[J.当代畜牧,200210:9-10.

[3]王宝维.我国鹅业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J.中国家禽,20093113:4-8.

[4]吴伟,刘国军,赵辉.东北三省发展养鹅资源独厚,潜力巨大[A.第三届中国水禽发展大会会刊[C.济南:2009.

[5]丛日宏.东北三省鹅业科研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畜禽种业,20084:86.

[6]韩迎春.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以黑龙江省为例[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1234):83-86.

[7]程巍,孙伟嘉.专家系统应用及推广的现实问题与建议[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1234):76-78.

(作者:郭文凯,贾永全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我来说几句吧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