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介绍,我省胶东半岛东、北、南三面环海,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湾相望,东面与韩国隔海相望,西面与滨州市、东营市、淄博市和临沂市等相毗邻,有泰沂山脉以及胶莱河、潍河、弥河等相隔形成的自然屏障,动物疫病防控自然屏障条件得天独厚。同时胶东半岛畜牧业发展基础好,有出口注册的肉类加工企业比较多,畜牧业已经成为助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这成为我省在胶东半岛开展免疫无口蹄疫区和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建设工作的天然优势和原始动力。同时,开展无疫区建设工作也是从我省动物疫病状况及防控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后的重大决定。一是这两种病对畜牧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影响大;二是我省对这两种病防控有坚实的基础,通过无疫区的建设建立健全了机构队伍体系、法律法规体系、疫病预防体系、监测报告体系、检疫监督体系、防疫屏障体系和防疫应急体系,提高了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水平;三是我省是畜牧业大省,尤其是禽类产品的出口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无疫区的评估对提高我省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出口创汇,提高畜牧业增效,进一步加大畜牧业与国际接轨,树立和提升我省畜产品的国际形象,扩大畜产品对外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从会议了解,胶东半岛无疫区示范区项目始于1998年批复立项,1999年开始投资实施,得到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2001年作为全国五个无疫区示范区建设区域之一得到国家的重点扶持。2003年10月,胶东半岛无疫区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农业部验收。2013年9月省政府正式启动了胶东半岛免疫无口蹄疫区和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的评估认证工作,2015年11月13日山东省将评估申请书上报农业部正式申请国家评估认证。12月3日全国动物卫生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对评估申请书进行了书面评审,经过修改完善,胶东半岛免疫无口蹄疫区和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评估申请书通过了书面评审。12月22至29日全国动物卫生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办公室组建13位专家组对胶东半岛进行了现场评审。2016年3月29日我省将胶东半岛无疫区整改材料上报农业部,全国动物卫生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于4月12-13日对我省的整改材料进行了审查,并赴各地进行了现场复检;4月28日全国动物卫生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召开委员会成员会议,一致同意胶东半岛免疫无口蹄疫区和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通过评估。6月12日,农业部公告第2413号对外正式公布了胶东半岛免疫无口蹄疫区和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已正式通过国家评估验收,达到国家免疫无口蹄疫区和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标准。
经过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17年努力建设,我省胶东半岛无疫区正式建成,其对推动当前我省现代畜牧业发展意义深远。一是将增强我省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目前,胶东半岛无疫区已经具备了检验、诊断各种动物疫病、新发病和外来疫病的能力,以及对动物疫情迅速反应、有效扑灭的能力;具备了对动物及其产品饲养、生产、加工、储藏、销售、运输等环节实施动物卫生全程、全方位、快速、有效监控的能力,以及对病害动物及其产品及时有效地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能力;具备了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主要疫病的疫情监测、分析能力,具备了疫情快报、月报和年报的手段;具备了有效控制疫病传入传出的能力。近年来,我省没有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畜禽死亡率不断降低,每年可减少直接经济损失约20亿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二是有力促进全省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胶东半岛畜牧业产值由2001年的286.7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863.24亿元,增长332.17%;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由40.7%增加到50.7%,提高10个百分点;肉类总产量由157.76万吨增加到287.18万吨,增长74.3%;蛋类总产量由80.68万吨增加到93.7万吨,增长16.1%;奶类总产量由53.67万吨增加到120.15万吨,增长123.87%;肉蛋奶人均占有量分别由47.51千克、24.3千克和16.16千克,增加到86.49千克、28.22千克和36.18千克,分别增长82.04%、16.1%和123.89%。三是进一步增强胶东半岛畜产品国际竞争力。胶东半岛无疫区建设工作得到了新加坡、欧盟和日本兽医官员的高度评价,欧盟和美国相继到胶东半岛进行考察,加快了国际合作的步伐。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以来,国内外企业在我省进行畜禽养殖与畜产品加工业投资达到100多亿元,实现了畜禽产品的顺利出口,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胶东半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畜禽产品出口到俄罗斯、日本、韩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我国畜产品出口的重要基地,每年出口创汇3亿美元以上,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显著增强。目前,胶东半岛无疫区内出口注册的肉类加工企业77个,畜产品出口约占到了全省的80%,禽肉出口占全国的40%以上,创汇额增长37%。四是大幅度提升我省公共卫生和畜产品安全水平。通过无疫区建设,建立健全了省市县三级兽医实验室,显著提升了我省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监测诊断水平;提高了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减少养殖废弃物排放,确保了生态环境优化和公共卫生安全;阻断了动物源性病原微生物的肆意传播,净化了卫生环境,切实提升了公共卫生安全和畜产品安全水平。五是大幅度提升我省农民收入水平。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向外地转移的大背景下,胶东半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推动了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使农民就地转变为产业工人,大幅度、持续地增加了农民收入。畜禽规模养殖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直接或间接拉动农民从事养殖业人数达到20万人,区域内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2700多元,占家庭经营收入的1/4,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超过4万元,是其他各地农民人均收入的3倍以上。
背景资料链接: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指具有天然屏障或者采取人工措施,在一定期限内没有发生规定的一种或者几种动物疫病,并经验收合格的区域。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积极推行的动物疫病管理办法,是国际公认的一个区域动物疫病防治水平的标志。无规定动物疫病的建设,需要采取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强制免疫;开展动物疫病监测,确保免疫效果,防止疫病的发生;强化检疫监管工作,防止疫病的传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风险评估,加强应急措施等全方位的综合防控措施,注重可持续发展,实现和保持区域内免疫无疫状况。
胶东半岛免疫无口蹄疫区和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核心区:包括青岛市(其中市南区、市北区和李沧区为无畜禽养殖的非农业区)、烟台市、威海市的全部行政区域,以及潍坊市的坊子区、奎文区、寒亭区、潍城区、昌乐县、寿光市、安丘市、诸城市、高密市、昌邑市。
胶东半岛免疫无口蹄疫区和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缓冲区:包括潍坊市的青州市、临朐县,东营市的东营区、广饶县,淄博市的临淄区,日照市的莒县、五莲县、东港区、岚山区,临沂市的沂水县。
胶东半岛免疫无口蹄疫区和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基本情况:
胶东半岛无疫区土地面积5.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4.7%;人口3320.51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34.1%。
胶东半岛无疫区内口蹄疫易感动物主要有猪、牛、羊和鹿等;高致病性禽流感易感动物主要有鸡、鸭、鹅、鸽子、鹌鹑等。2015年,胶东半岛区域内存栏2000只以上的肉鸡场有14013个,存栏2000只以上的蛋鸡场有10076个,养鸭场62个,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猪场有9173个,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牛场有3998个,年出栏100只以上的养羊场有4545个,畜牧业比较发达。同时区域内省级以上的示范场有394个,占全省近三分之一,区域内有出口注册的肉类加工企业77个,畜产品出口约占到了全省的80%。畜牧业产值加上饲料兽药产值和畜产品加工业产值,总和超过7000亿元。
2015年区域内肉蛋奶总产量503万吨,畜牧业总产值863.24亿元,分别占全省的34.9%和35.7%。区域内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2700元,占家庭经营收入的近四分之一。
胶东半岛无疫区动物防疫人工屏障体系:主要有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和指定通道,动物隔离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厂等。
动物隔离场设置情况:区域内除了各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设置临时动物隔离场外,我省批准建设了6处动物隔离场,并向社会公布,主要承担外引易感动物的隔离检疫。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设置情况:区域内青岛市莱西市、黄岛区、胶州市、即墨市、平度市、烟台市莱州市、潍坊寿光市、诸城市、坊子区、威海市乳山市、淄博市临淄区、东营市广饶县以及日照市岚山区、莒县等地已建成专业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20处。
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和指定通道设置情况: 2015年5月省政府下发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胶东半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并公布指定通道的批复》(鲁政字[2015]92号)的文件,批准调整设置了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12处,青岛增设1处空港和1处海港,烟台增设1处海港,同时撤销2处,调整后的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共15处,同时将这15处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公布为易感动物和动物产品进入(过境)胶东半岛无疫区的指定通道。目前,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已基本覆盖我省与外省接壤以及进入胶东半岛无疫区的主要公路、海港和空港,构成了防止外疫传入我省及胶东半岛无疫区的人工屏障。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